第四百二十九章 初食荔枝(2 / 2)

不一會兒桂花酒、冰鎮荔枝全部上桌,蘇軾、王朝雲、蘇過落座後,招呼小惠、小善也一起過來坐下吃。蘇軾吃著荔枝,喝著美酒,忽然詩興大發,讓小惠拿來紙筆,當即賦詩一首誇讚荔枝:南村諸楊北村盧,白華青葉冬不枯。垂黃綴紫煙雨裏,特與荔支為先驅。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不知天公有意無,遣此尤物生海隅。雲山得伴鬆檜老,霜雪自困楂梨粗。先生洗盞酌桂醑,冰盤薦此赬虯珠。似聞江鰩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我生涉世本為口,一官久已輕蓴鱸。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裏真良圖。(支:通假字通“枝”,下同)

揮毫即成,蘇軾繼續開心地吃了起來,不知不覺一盤荔枝盡入腹中。他摸著黏糊糊的手,回味著口中殘留的果肉醇香,感慨道:“真是太好吃了!”

蘇過道:“鄰居們說了荔枝摘下來不能久放,所以爹想吃時就給他們說一聲,他們現摘。”

蘇軾道:“想當年楊貴妃若想吃到新鮮的荔枝,護送者必定千裏疾馳,一路上不知累死多少人與馬。自古官員為了獻媚爭寵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就像丁謂、蔡襄進貢的武夷山茶葉。官家缺茶嗎?無非是這些人爭寵的手段罷了。”想到此,他提筆又寫了一首詩,以諷刺官員諂媚的行徑:十裏一置飛塵灰,五裏一堠兵火催。顛坑仆穀相枕藉,知是荔支龍眼來。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采。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永元荔支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遊。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雨順風調百穀登,民不饑寒為上瑞。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體何陋耶。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夏去秋至,秋去冬來,轉眼蘇軾在惠州已生活了一年。一年的時間,蘇軾結交了一堆朋友,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市井百姓。大家時常來蘇軾家做客,更有遠道而來的朋友在合江樓一住就是一兩個月才走。對他而言,惠州的日子雖然清貧,倒也樂在其中。

為官多年的他雖然賦閑在家,但隻要看到惠州有軍紀政務問題就忍不住想要幹預,隻可惜自己戴罪之身沒有實權,隻得將自己發現的問題反應給詹範或者程之才,並附上自己的解決辦法,請對方代為處理。

惠州軍營破舊不堪,無法居住,將士們經常租借民房居住,擾的附近居民痛苦不堪。將士們嗜酒賭博成性,軍紀渙散,軍威不振。蘇軾深入調查後將軍營情況寫信反映給程之才,請其添置營房三百餘間,整頓軍紀,以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秋收之時,百姓納稅可以選擇納錢或者納米糧,然而負責收稅的官員為了減輕漕運負擔隻允許百姓繳納錢,不得繳納米糧,於是惠州一帶出現米賤錢荒。蘇軾多方走訪後,建議程之才與提舉常平司、轉運使司等相關部門的官員們協商,允許百姓自主選擇納錢或者納物。最終惠州及周邊各州的百姓皆因蘇軾的建議而獲得了納稅自主選擇權。

。您提供大神硯曦瑤的軾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