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邁等人將蘇軾、蘇過送到江邊,一家人含淚道別。蘇軾拍了下蘇邁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維康,長兄如父,以後爹不在了,你就是一家之主,家裏的一應事務都交給你照料了……”說完雙目通紅地看向蘇過,“叔黨,等爹死了以後,你把我葬到儋州,回來投奔你兄長吧。你們兄弟倆想在惠州生活就留在惠州,不想在惠州就去常州找仲豫……”他又看向蘇過身邊的掩麵哭泣的範煙霏,自責道,“霏兒,是爹對不起你,讓你們夫妻二人聚少離多。”
範煙霏泣不成聲:“叔黨侍奉爹爹是他應該的,該說對不起的人是我,我身為兒媳卻不能在您身邊侍奉,是我的不孝。”
“何來不孝?你出身名門,卻被我連累,常年累月生活艱辛……我真的對不起你的祖父啊!”
“爹爹說哪兒的話,兒媳嫁入蘇家就是蘇家的人。我們一家人榮辱與共,福禍同擔,何來連累之理?”
船夫準備就緒,等了許久也不見蘇軾、蘇過上船,對其喊道:“官人,時候不早了,出發吧!”WwWx520xs.com
蘇軾看著哭成一片的兒子、兒媳、孫子們,維持許久的堅強徹底土崩瓦解。他淚眼婆娑地看著大家:“此次一別,今生無緣再見,大家務必照顧好自己……我……”說到此,他再也說不下去,情緒徹底崩潰,放聲痛哭起來。人生最難過的事情莫過於生離死別,一家人相擁而泣,許久才依依惜別。
五月。
蘇軾一路西行抵達梧州。由於朝廷下詔突然,蘇軾、蘇轍兄弟二人無法提前通信,不知對方身在何處,蘇軾不敢耽誤行程,隻得一邊趕路,一邊沿途打探著弟弟的消息。好在上天垂憐,蘇軾來到梧州後終於打探到蘇轍的行蹤,此時對方尚在藤州。他當即寫下《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其尚在藤也,旦夕當追及,作此詩示之》一詩,派人快馬加鞭追逐而去,希望能追上蘇轍,兄弟二人結伴共赴雷州。
沒多久,蘇轍得知蘇軾從梧州趕來,當即帶領史萱苒和蘇遠一家從藤州出發,朝梧州奔去。
五月十一日。
兄弟兩家在梧州與藤州之間的道路上重逢,兄弟倆含淚相擁,感慨萬千。道旁有家賣湯餅的小店,大家要了碗湯餅果腹。
蘇轍初來乍到,還不適應這裏艱苦的生活環境。他夾起湯餅,送入口中,隻覺口感極差,難以下咽,再一看蘇軾竟然狼吞虎咽地吃著。蘇軾見弟弟麵色愁苦,自然知道對方食不下咽,道:“你還打算細細地咀嚼嗎?”
蘇轍從這一碗簡單的湯餅中就能猜想到蘇軾這些年在嶺南生活何其艱苦。他看了眼另一張桌子旁和蘇遠坐在一起的蘇過正在大快朵頤,不禁感慨兄長二十多歲名聞天下、衣食無憂,而兄長的兒子同年的年紀卻嚐盡了人間苦楚,真是世事無常啊!他看著清湯寡水的湯餅,長歎一聲,想著這裏不像中原腹地到處都是食店,此時不吃飽下一頓不知何時再吃,果腹要緊,再難吃也得吃,於是極不情願地拿起筷子,囫圇吞棗地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