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這兒,咱們也無處可住。若不是軍使離任懶得管太多,咱們恐怕連這兒也沒法住進來。”
父子倆心中無限悲涼,不知未來的生活該如何度過。
島上氣候潮濕悶熱,加上路途顛簸勞頓,痔瘡又時常發作,蘇軾一改往日每到一處都將當地景色遊覽一番的習慣,每天大多數時間閑坐家中。由於書籍全部留在惠州,他無書可讀,唯有打坐靜心以緩解內心的焦躁與鬱悶。
既然已平安抵達昌化軍,總要給家人們報個平安。蘇軾拿出紙筆寫了封信給雷州知州張逢,向其講述父子倆身處昌化軍的生活狀況,同時又寫了詩和信拜托張逢轉交蘇轍和轉寄蘇邁等人。
蘇過頭頂用椰子殼做的帽子跑了進來,懷抱椰子,開心地說道:“爹,你看這個帽子好看不?”
蘇軾放下筆,笑道:“倒也別致!”
蘇過將開了口的椰子遞給蘇軾,道:“爹,鄰居幫忙開的,你嚐嚐,可好喝了!”
蘇軾接過椰子,喝了一口,甘甜可口,讚歎道:“好喝!沒想到沿途樹上結的此物竟然如此美味!”
蘇過看了眼蘇軾桌上寫了一半的信,問道:“爹準備給叔父、兄長他們寫信嗎?”
“嗯,來了這麼多天,該報個平安了。”m.X520xs.Com
“等爹寫完我也給霏霏寫封信,一並寄過去吧。”蘇過說完摘下頭頂的以椰子殼做的帽子放到桌上,“順便把這個帽子也寄給叔父吧。”
蘇軾點點頭,拿起筆繼續寫了起來。
數日後,蘇軾痔瘡有所好轉,閑來無事,便和蘇過在城中四處轉悠著。城中人煙蕭條,房屋破舊,一片荒涼之景。兩人打聽了當地學生們的讀書之所便欣然前往,此時唯有此地能引起蘇軾的興趣。父子倆來到書院門口,破敗的景象映入眼簾,既無朗朗書聲入耳,又無求知少年端坐。蘇過大為震驚:“爹,我們不會來錯地方了吧?”
“應該不會錯,當地隻有一間書院,應該就是這裏。”蘇軾終於明白剛才詢問時那人費解的神情出於何意,大概是不明白這兩個外地人為何要去看破屋。他長歎一聲:“怪不得立朝以來,整個海島無一人出仕,原來此地學風竟已頹廢如斯!我之前還以為是因為海上風浪大,艱險難行,出海的人少才無人出仕,現在看來無人授課,無人求學才是主要原因。”讀書使人明智,此地人不讀書,何以興邦?他不免心中難過,此地若是不改善教育,就算過了百年也難有發展。
蘇過疑惑道:“此地不會一個讀書人都沒有吧?”
蘇軾道:“肯定有,或者說曾經有,不然也不會存在這間書院了。估計是讀書之人太少,書院沒有存在的意義,就逐漸荒廢了。”
蘇過點點頭,對蘇軾的揣測表示認同。
。您提供大神硯曦瑤的軾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