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若能修早就修了,何必淋雨。我最煩婆婆媽媽了,就這麼定了,明早我就讓人來修!你們以後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盡管開口,別和我客氣!對了,今晚吃完飯你們就住我家,等明天修好了再回來,免得半夜突然下雨又淋雨。”
蘇軾見張中為人豪爽,頗有武人之風,想著自己肯定推脫不掉,索性答應下來:“多謝張大人,我和叔黨今晚就打擾了。”
張中開心道:“走,去我家,我們今晚一醉方休!”
蘇軾道:“我最近身患病痔,暫時不能飲酒,等過段時間好些了,再陪大人痛飲幾杯。”
“無妨。我們晚上可以下棋,我沒啥別的愛好,就好下棋,正好向先生討教一番。”
蘇軾不好意思地撓撓頭:“恐怕要讓張大人失望了,我不善棋藝,不過叔黨可以陪大人下。”
張中笑道:“好,那就讓我領教一下叔黨的棋藝。”
三人有說有笑地離開倫江驛館朝張中所住的官舍走去。
翌日。
張中派人將驛館修繕了一番,蘇軾、蘇過終於不用在屋內吹風淋雨,可以安然入睡了。
隨後的日子,張中閑暇時便約蘇過下棋,有時候能從白天下到晚上。蘇軾則在一旁靜靜地觀棋,享受著悠閑靜怡之感。
島上食物匱乏,百姓多以海鮮、芋頭等物為食。海鮮豐富對於喜歡吃肉的蘇軾來說可謂天賜的禮物,然而由於父子倆囊中羞澀,既無錢采買太多食物,又不會出海捕魚,更無地可種,終日忍饑挨餓,肉眼可見地日漸消瘦。生活上雖苦,但精神世界依舊充實。由於蘇軾為人豪爽,不論高低貴賤皆可言談,當地百姓雖然沒有聽說過他的大名,但是對於這個異鄉人頗有好感,很快便和蘇軾、蘇過熟識了,對二人也頗為照顧。此地讀書人極少,但通過深入了解,蘇軾還是結識了黎子雲、黎子明、符林等幾位書生,其中往來最多的就是家住城東的黎子雲、黎子明兩兄弟。兄弟倆貧而好學,以種地為生。
日子一天天過去,不知不覺蘇軾已在昌化軍住了半年。
紹聖五年\/元符元年。
一天。
蘇軾、蘇過剛吃了午飯,忽然門外傳來嘈雜聲。沒等二人反應過來,屋門被人一腳踹開。幾名凶神惡煞之人衝了進來,站在門兩側恭迎一名身著官服,麵露怒容的官員走了進來。看官服顏色款式,蘇軾猜想此人多半是提舉常平官之類的官員,問道:“不知大人來訪,有失遠迎。不知大人來此所謂何事?”
那名官員用蔑視的眼神看著蘇軾,語氣冰冷地說道:“本官是湖南提舉常平官董必,奉命巡察嶺南各州。你戴罪之身怎可住在驛館……”說著對一旁的差役厲聲道:“來人,把他們倆給我轟出去!”
兩名壯漢快步上前粗魯地推搡著蘇軾、蘇過將其趕出門外。另外幾人開始潦草地收拾屋內衣物,一並扔出驛館,隨意地丟在地上。
。您提供大神硯曦瑤的軾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