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盯住現金的流動。
(4)支票本要管祝
(5)財權印章更要進入管理狀態。
(6)一定要學會估算現金流量。
(7)需要增加現金流量。
(8)分清現金和利潤。
(9)處理好銀行和稅務的關係。
老板除了要注意以上的幾個問題之外,這個階段對出納和會計的管理也是比較的重要。
出納是管現金和支票的。老板管好現金和支票就能把出納管好。管現金要注意兩方麵:一是對備用金要限製;另一是防止現金的坐支。對於支票,隻要印章管好了,支票就管好了。因為沒有蓋章的支票就是一張廢票。
業務對企業的老板來說,是企業要發展的基礎,非常重要,但是企業不能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關注到業務上來,這樣的企業隻能用其中的一條腿走路,跑不快。因此企業除了注重業務外,更要注重各方麵的管理,特別是企業的財務管理,財務管理不好,有可能導致企業崩潰的情況發生。
2.5次創業要學會用財務手段
當企業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進入第二次創業階段時,其在投資能力、成本核算、融資體係、財務控製等方麵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因此,企業在二次創業中如何加強財務管理、創新體製、建立和完善內部控製製度,是必須思考和麵對的問題。
二次創業階段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忽視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企業隱患不斷
這時候企業的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信息失真,核算不當,購銷心中也沒有數,產品積壓,貨款拖欠;整體配合失調,人浮於事,企業處於混亂狀態。這時候的老板是重經營輕管理。有些老板意識到了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沒有人指點,不知道怎麼下手。企業會由於管理不善,內控不嚴,效率開始變低。這樣的情況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2.資金短缺,融資手段單一
融資問題是企業發展到這一階段最突出的問題。長期以來,很多企業都是以自我積累為主來維持企業的發展,很少吸收社會的資金入股。同時也由於這時候的企業規模較小,經營的時間也短。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企業沒有很清晰的所有權和管理結構。企業的信譽也不高,不遵守法律的行為也有發生,無法取得銀行的信任,也沒有讓銀行看到很好的還款能力,所以這個時候資金短缺的問題也是製約企業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3.產權問題突出
產權突出的問題存在於合夥製的企業,因為它是很多人組成的,有家庭式的企業,也有幾個意氣相投的朋友合辦的。剛開始的時候,人情味過重,什麼都是先以企業的發展為主,沒有考慮到產權問題。隨著企業的發展,要吸收新的合夥人入股。但是,沒有具體的財務管理製度,企業盈利或是虧損後就很容易因為分配不均產生矛盾,造成兄弟反目,朋友結仇,這樣企業的發展就被影響了。家庭式的企業由於大部分時間關起門來自己搞生產,缺乏社會化的監督機製,這樣的狀況也製約了企業籌集資金。
4.成本控製水平落後
因為有相當的企業是家族式的,基本上沒有什麼科學的成本管理手段。隻是注重在生產過程中抓成本控製,沒有考慮到事前、事中的良好控製,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如何解決二次創業階段企業遇到的財務管理問題,企業要學會運用科學合理的財務手段來理清管理的思路。
1.要建立企業的內部控製製度
(1)建立企業會計內部控製製度,企業會計內部控製製度是企業內部控製的基矗建立內部會計控製製度的目的是解決會計資料殘缺不全,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
(2)建立企業內部稽查製度。是為了解決企業中容易引起財務糾紛的問題。內部稽核一般包括事前審核和事後複核兩方麵。事前審核是對經濟業務的事前審核,一般在記賬前進行,重點是對財務收支的控製。事後複核是在記賬後對經濟業務事項的審核,重點對會計憑證和會計報表的複核。
2.加強資金的管理和成本的控製
(1)加強資金管理。
①壓縮成品資金占用,搞活資金。
②抓緊清理貨款拖欠,收回資金,變被動為主動。
③要確立多元融資意識,走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相結合的路子。同時,要保持良好的融資信譽,形成“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良好局麵。
④加強資金監管,用好資金。要製定資金有償占用及獎罰的各種辦法,在資金使用上實行內部資金統一調控。把企業有限的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克服資金使用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2)加強成本控製。
①要建立成本會計製度,確定成本費用會計處理原則和成本費用的開支範圍。
②通過預算和考核,運用量本利分析法,落實企業成本目標和責任。在業績評價考核工作中,要把成本指標作為一個層層考核的主要指標,從而保證成本目標的順利完成。
③拓展成本考核範圍,不僅要考核產品的售前成本,還要考核售後成本;不僅要考核有形成本,還要考核無形成本。從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企業的競爭水平。
3.明確產權結構,建立現代化企業製度
解決民營企業產權問題的第一步是對現在合夥製企業的股份製改造。企業要做大做好,必須重點解決產權主體一元化問題。這個問題得不到切實解決,就無法克服血緣家庭關係的幹預。隻有多元化的產權結構,才能使企業成為公眾型的企業,實現人才資本與貨幣資本的有效結合,節省交易成本,使資源配置達到合理狀態。
二次創業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從先前的求生存到求發展階段,企業要麵對的問題很多,了解企業在這一階段遇到的財務管理問題和運用科學有效的財務管理手段,將能幫助企業更快更穩定的發展。為企業進入資本擴張階段打好財務基矗
2.6生錢要保證錢的安全
錢生錢是指企業進入了用資本進行對外投資掙取資本利潤的階段,企業投資的行業和領域非常的多。企業除了要考慮投資項目的投資回報率之外,更要注意企業投資項目的資本安全性問題。即要注意企業對外投資的風險。
投資風險是指某一特定時間內投資所產生的實際收益偏離期望收益值的程度,偏離程度越大,投資的風險程度越大,偏離程度小則投資風險校投資風險主要表現為收益風險、購買力風險和變現風險。
收益風險是指投資者到期取得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比如如果投資於債券,企業可能無法按期取得利息收入,而如果投資於期權,企業或許可以獲得比本金大幾倍的收益。收益風險是投資活動最直接的風險。
購買力風險和變現風險也是企業投資活動最常遇到的兩種風險。購買力風險是指在通貨膨脹存在的情況下,企業投資形成的資產和收益的實際價值因此而下降,從而使這部分資產實際購買力降低。
變現風險與投資的機會成本相關聯,即如果投出的資金在一定期限內無法收回,可能會喪失許多其他的投資盈利機會。如果企業投資於長期國債,雖沒有收益風險,但在遇到一個高盈利的投資項目時,卻會麵臨變現風險。
所以可以看到如果想要比較有效的規避企業的投資風險,一定要借助企業的財務管理手段來保證投資的安全性。
下麵有幾項建議可以作為企業的參考:
1.樹立風險價值觀念
企業進行的生產經營活動實際上是有風險的,即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時期內可能會發生各種不同的結果。如果企業選擇了某項投資方案,既有可能出現收益,也有可能出現虧損。企業之所以願意冒一定的風險從事投資活動,是因為有可能獲得超出資金時間價值的風險作為補償,即風險與收益是一種對稱關係。樹立風險價值觀念,就是要求企業決策者依據財務活動所麵臨的風險與期望取得的收益作比較,選擇出合適的方案,如果籌資時風險較高,則必須降低成本支出,反過來就要提高成本支出。
2.尋求企業各部門在技術、人事、管理上的配合
企業麵臨的各種風險,都會反映到財務上體現為財務風險,規避這些風險也離不開各部門的共同努力。
3.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融資渠道單一是企業籌資風險大的主要原因。我國企業由於失去了國家扶持,發股的限額又很嚴格,所以大多向銀行貸款,債台高築。其實,精明的企業老板可以捕捉每一個利用資金的機會,開辟融資新天地。
4.實施彈性財務控製
我國大多數企業製定財務計劃時,都是作固定預算。當有預算外的情況出現時,整個預算就被打亂了,財務活動處於失控狀態,通過預算進行財務控製也就失去了意義。彈性預算是針對經營活動中經常出現的不確定性,在作預算時就給可能發生的情況留有餘地。預算不是針對一個預測量,而是針對一定範圍的預算量。實施起來有伸縮性,特別是信息時代,各種要素的變化較大,要求企業在生產經營和財務活動中必須保持一定的靈活性。
5.加強財務監督與審計
企業中各關係人的利益不同,對風險的喜好程度也不同。監督是一種有效的防範風險的機製。對股東來說,設置一個財務監督部門或一套財務管理體係,可以防止經理利用股東資本去冒高風險或不重視防範風險給投資者帶來損失。在設置財務監督體製時最主要的是保持監督和經營的相對獨立。一般來說,監督應直屬於股東大會,與董事會平行。這樣才能保證監督的力度和效果。財務監督部門對企業製定規劃,選拔人才,組織企業財務與會計工作,進行方案決策,才能確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同時,也能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6.根據自身的風險情況,采用正確的風險管理方法,製定嚴格的控製計劃,降低風險
(1)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係,建立長期財務預警係統。
對企業來說,獲利是企業經營的最終目標,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建立長期財務預警係統,其中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等指標最具有代表性。
資產獲利能力指標有總資產報酬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前者表示每1元資本的獲利水平,反映企業運用資產的獲利水平;後者反映每耗費1元支出所得的利潤,該指標越高,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償債能力指標有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如果流動比率過高,會使流動資金喪失再投資機會,一般生產性企業最佳為2:1左右;資產負債率一般為40%~60%,在投資報酬率大於借款利率時,借款越多,利潤越多,同時財務風險越大。資產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指標是企業財務評價的兩大部分。經濟效率的高低直接體現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從長遠觀點看,一個企業要遠離財務危機,必須具備良好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越強,企業的對外籌資能力和清償債務能力才能越強。從根本上講,企業發生風險是由於借債導致的,一個全部用自有資本從事經營的企業隻有經營風險而沒有財務風險。因此,要權衡借債經營的財務風險來確定債務比率,應將負債經營資產收益率與債務資本成本率進行對比,隻有前者大於後者,才能保證本息到期歸還,實現財務杠杆收益。同時還要考慮債務清償能力和債務資本在各項目之間配置的合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