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孫子老子與孔子(1 / 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誌。不失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成功的女人,是說男人的成功離不開女人的支持;丈夫的成功離不開妻子的理解與幫助。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是說一個人的能力有限,要想事情成功,離不開眾人的相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說一個人要善於以別人為借鑒。

以上格言、警句概括講就是一個意思,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眾人的幫助。如何獲取眾人的幫助呢?對此,孫子、老子、孔子這三位聖人都各有聖言,下麵分述之。

一孫子講的是“謀略”

孫子是我國古代的傑出軍事家,他從謀略的角度對此作了精辟的論述。他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不知彼,一勝一敗。不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敗。”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別人,這樣做,每一件事情都會成功。隻了解自己,不了解對方,這樣勝算隻有一半。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別人,做事情是半點把握也沒有。反過來講,做事情要有十分的把握,就必須努力做到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對方,這樣去做事情才會有把握。也就是孫子說的,能“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知己知彼”有什麼意義呢?具體說從哪些方麵去把握“知己知彼”呢?對於這個問題,老子從“道”的角度、從四個方麵作了回答。

二老子講的是“道”

《道德經》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誌。不失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這段話的意思是:了解他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高明。戰勝他人的人有力量,戰勝自己的人強大。知道滿足的人富有,知難而進的人有誌氣。不失原則的人長久,**死亡但精神仍在的人才是真正的長壽。

這段話老子從四個方麵告訴我們知己知彼、謀事在人的智慧。

1.知人知己用人如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怎樣才算知人呢?做到知人要明白三個問題。別人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能幫助你幹什麼?明白了這三個問題可以算作知人。如能知人,自己才能做到君子用人如器。

怎樣才算知己呢?知己最少也要明白三個問題。自己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想幹什麼?這三個問題想明白了,才算知己。如能知己,才有容人之量。

一個人能做到知人知己就能做到知人善任,用人如器。要知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有他的長處,就一定會有他的短處,君子用人如器,就是用其所長,避其所短。一個人既明白了自己能幹什麼,又不能幹什麼;明白了別人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就會注意、利用發揮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注意防止、規範由於不足而產生的危險。當然,“知人者智”,不能僅僅局限於人,他是包含世間萬事萬物。“格物致知”,隻有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才能增長、提高對事物的認識,才能做到因勢利導。這是第一個方麵,是事物成功的基礎。

2.勝人勝己趨利避害

一個統帥或者一個管理者除了做到知人善任,而更多的、更難得的是有沒有可供善任之人,明確地說有能力之人能不能、讓不讓你善任,或者說你有沒有能力駕馭有用之人。對於這個問題如何解決,老子告誡我們,“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勝人者有力”,戰勝別人是有能力的。怎樣才算是戰勝別人呢?就是善於造時勢,造時勢的目的就是控製別人。讓有能力的人應該幹什麼,而不該幹什麼。

“自勝者強”,就是能戰勝自己的人是堅強的。怎樣才能戰勝自己呢?就是識時務,能控製自己的情緒,能不以自己的好惡來決定事情。

一個人能勝人勝己,就能識時務,造時勢,順勢而為。就能控製自己的情緒,因而控製別人的行為,辦事情能識時務,能掌控局麵才能做到趨利避害。

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五丈原,最後取得勝利,就是“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的結晶。諸葛亮千方百計刺激司馬懿,誘使其應戰,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能控製自己的情緒,控製局麵。無論諸葛亮怎樣羞辱,司馬懿打定主意,閉關休戰。很多將帥忍受不了諸葛亮的羞辱,要出兵迎戰。司馬懿借請示皇上為由鎮住了將帥的焦躁情緒。司馬懿的冷靜使諸葛亮一點辦法也沒有。

司馬懿深知諸葛亮求戰心切的心理,也深知與諸葛亮正麵交鋒無勝算的實際情況,才采取避而不戰的拖延戰術,控製了自己,控製了對方,也控製了局麵,最後不戰而勝。這是第二點,是第一點的深入。第一點講知己知彼,用人如器。這第二點講,勝人勝己,趨利避害。隻有做到知人知己,用人如器,才能做到勝人勝己,趨利避害。

3.現實、理想階段推進

老子說,“知足者富,強行者有誌”。這句話是告訴我們如何處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關係。現實與理想之間是有距離的,要實現理想就要有百折不撓、矢誌不渝的意誌。“知足者富”,麵對現實,要懂得知足,理想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而是要分階段推進。“強行者有誌”,懷抱理想要有不屈不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信心。“知足者富,強行者有誌”,就是告誡我們麵對現實,要知道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革命既有腥風血雨的低潮,也有山花爛漫的壯觀。革命的成功是積小勝,為大勝,創業的成功是積小成而集大成。低潮時,要懂得積蓄力量,蓄勢待機,高氵朝時要趁熱打鐵、乘勢而為、乘勝追擊。“知足者富”,是富於知足,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強行者有誌”,是有誌者強行,勝利時要懂得將革命進行到底的道理,失敗時要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耐心。決不能因一時的失敗而挫傷了自己的銳氣,因此失誌而使事業半途而廢,這是告訴我們要處理好現實與理想之間的關係。辦事情既要有長遠大計,也要有短期規劃。僅有宏偉藍圖而沒有腳踏實地積小勝、為大勝的耐心,宏偉藍圖無疑是空中樓閣。**在戰爭年代,在麵對強大的日本侵略者時告誡全體同仁,飯要一口口地吃,仗要一仗仗地打。麵對強大的日本侵略者,不能幻想一夜之間就將其趕回東洋,但麵對強大的侵略者我們也無需害怕,隻要我們堅持抗戰,就一定能趕走強大的侵略者。這就是“知足者富,強行者有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