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1 / 3)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老百姓為了不喝悶酒,在喝酒時,常常玩一些小遊戲。一方麵是使喝酒有興趣,有味道。另一方麵,也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聰明與智慧。輸了,心甘情願地喝酒,贏了,眯縫著眼,看著別人喝酒,自己偷著樂。

“敲筷子”就是老百姓喝酒時常玩的一種小遊戲。這種遊戲就是邊敲邊喊。喊什麼呢?就是在“雞、蟲、棒”這三樣東西中喊一樣。你喊雞,我喊蟲。雞吃蟲,蟲輸了,喊蟲的喝酒。你喊蟲,我喊棒。蟲蛀棒,棒輸了,喊棒的喝酒。你喊棒,我喊雞,棒打雞,喊雞的輸了,喝酒。這種遊戲,老百姓又稱之為“三怕”。三怕,就是雞怕棒打,棒怕蟲蛀,蟲怕雞吃。是相克的關係。而反過來又是三生。雞吃蟲,雞生蟲死;蟲蛀棒,蟲生棒毀;棒打雞,雞死棒在。這雖是一種簡單的喝酒助興遊戲,它智慧地詮釋了我們今天領導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世界是多極的、文化是多元的這樣一個深刻哲理。

多極的世界,多元的文化,就像雞、蟲、棒一樣相克相生,維持平衡,保持和諧。雞、蟲、棒這三極,失去任何一極,都會失衡,因失衡而造成混亂或災難。沒有雞,隻有蟲與棒,蟲蛀棒,長此下去,棒會被蟲毀滅殆盡,隻剩下蟲這個單極世界,這樣長此下去,必然會形成蟲災。沒有蟲,隻有雞與棒,雞會被棒趕盡殺絕,隻剩下棒這一單極世界。長此下去,棒打成災。如果沒有棒,隻有雞與蟲,蟲會被雞吃盡,世界上就隻有雞這個單極世界。雞也會沒有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而自動消失。這個相克相生的遊戲告訴我們,世界是多極的,是相互依賴,相互製約的,是自然平衡與和諧。有生於世界的每一件物、每一種生命都有其生存條件和生存理由。失去任何一樣,都會帶來危機。所以老子在《道德經》即將封筆時不忘提醒我們,“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怎樣理解“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兩句話呢?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自然的規律是萬物之間是相互幫助而絕不相互殘害,聖人的法則是有所為而不爭強好勝。下麵我從四個方麵來談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一天之道,利而不害

大自然的生存規律本來就是相互依存,互相依賴,共生共榮。是魚與水的關係。

魚離不開水,水因有魚而顯得有生氣。蜜蜂與花蕊之間的關係,就是魚與水的關係,就是相互生存的依賴關係。花粉為蜜蜂生存提供了物質基礎,蜜蜂在采花的過程中,自然地完成了雄蕊與雌蕊之間的授粉。大自然之間,動、植物之間的關係,就是如蜜蜂與花粉之間的關係,就是這種“天之道,利而不害”的相互依賴關係,這是其一。

其二,大自然有自身所固有的規律,這種固有的規律就是相克相生。這種相克相生的固有規律自然而然的調節、平衡自然界的和諧。

動物粗略的分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自然界就因有這兩類動物之間相克相生,才構建與維持了大自然的平衡與和諧。隻有食肉動物,沒有食草動物,那就會構成食肉動物之間的相互殘殺,草木就會釀成災難。如果隻有食草動物,沒有食肉動物,那麼世界就會變成沙漠。隻有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相克相生,才會維持世界平衡與和諧。人為地破壞這個規律,就會人為地製造災難。美國就發生過這樣的災難。美國某州,為了發展養羊事業,將周圍的豺狼虎豹趕盡殺絕,但不到幾年,羊沒有了天敵繁衍很快,以致將周圍的草木啃吃殆盡而導致災難,後來不得不引進一些豺狼虎豹以製衡。

自然界就是這樣,他有自身運轉的規律。我們要人為地加以改變,我們就會受到大自然的瘋狂報複。

二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人類社會也有自身的規律,人們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範圍之類。每一個具體的生活範圍都有自身的生活規律。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圈子裏,就有一定的風土人情,遵循一定的風土人情就是遵循一定的生活規律。企圖顛覆其生存規律是會有製約的。而整個社會也有其共同認可的價值。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農夫開著一輛破車跑在坑坑窪窪的路上,見遠處有一輛小車拋錨了。農夫停車,走上前問,“有我需要幫忙的嗎?”那人說,“能坐你的車到服務站嗎?”農夫同意了。那人一路上感激不盡,農夫說,“一個人如果不能幫助一個需要幫助的朋友,那是多麼糟糕的一件事啊!”

幾個星期後,農夫接到鐵路公司打來的電話,告訴他,鐵路公司那裏有他一件相當大的貨物。農夫來到貨場,見是一輛嶄新的福特牌卡車。還有一張小紙條,上麵寫著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如果不能幫助一個需要幫助的朋友,那是多麼糟糕的一件事啊!”簽名是“亨利·福特”——美國著名的汽車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