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柳樹是原生樹種,第三紀中新世的山旺森林裏就有柳屬,這些都有證可查。根據山東青島等地區孢粉分析可以知道“在距今11000~8500年間,青島膠州灣附近就有柳屬植物。”我國有記載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範圍最為廣闊的植物中就有柳樹,在史前的甲骨文中也曾出現過“柳”字
柳樹的藥效
人類常用的一種具有解毒和陣痛作用的藥品——阿司匹林,學名叫做乙酰水楊酸。它的發明就來源於到處可見的柳樹。在古老的中國和西方,人們都知道柳樹的皮具有解毒和陣痛的功效。柳樹在中藥裏入藥時功效也比較顯著。
柳樹的分布
柳樹在柳屬中有五百多種,北半球的溫帶地區分布較廣。在中國,一共有257種120個變種以及33個變型,主要分布在西南的高山地區以及東北三省、華北和西北位居第二位。隨著維度越低,柳樹的種類就會越少。用於造林的柳樹種類有幹流、垂柳和白柳等。
柳樹的材質較輕,容易削切,幹燥之後也不易變形,沒有特殊的味道。可以做建築、箱板等用材;木材中纖維量高,是造紙和人造棉的好原料;柳木和柳枝也是非常合適的薪炭材;很多的柳條都可以編筐、箱子、帽子等;柳葉也可以當作牛、馬、羊的飼料,是一種非常適合觀賞的優美樹種。
在中國的北方,柳樹大多用來營造頭木林,人們大多采用頭木作業法獲取薪材或者編織的材料,是人們認識最早並且大量種植的樹種之一。人們將發去的柳樹幹修剪整齊後,剝去皮,埋在土裏之後灌上水,幾個月之後枝幹周圍的泥土會發黑,這是再將枝幹挖出,陰幹後使用。這樣處理過的柳樹幹用來做椽子,不會翹起也不會幹裂,更不會生出蛀蟲。
榆樹
榆樹
榆樹是榆科植物的一種。主要分布在北溫帶,在中國幾乎隨處可見,隻是品種各不相同。在榆屬植物中,白榆在造林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多生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流兩岸、山坡和田野。榆樹喜光,對氣候適應性很強,同時對土壤的要求也不是很嚴格。榆樹根係很深,生長速度快,在土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的砂壤地生長極快,長勢也很好。除此之外,榆樹抗城市汙染能力也很強,尤其對氟化氫及煙塵有較強的吸收性。榆樹經常被植在庭院裏或者是道路兩旁,不僅能夠提供很好的遮涼庇蔭場所,還有良好的綠化吸塵效果。榆樹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它的樹幹筆直,是很好的家具用材;結出的果實和樹葉、樹皮都可入藥,有效緩解神經衰弱和失眠症狀,常被人們用來安神;如果把樹皮剝下來,還可成為結實耐用的繩索……
榆樹的形態特征
榆樹,又被稱作是榆錢、白榆、春榆等,樹身高達25米以上,樹幹筆直,樹冠多呈球形或卵圓形,是落葉喬木樹種。榆樹的樹皮很粗糙,還有不規則的裂紋;樹葉呈橢圓形,邊緣有鋸齒;春季會開出紫褐色的花,狀似喇叭;果實接近圓形。
榆樹的地理分布
榆樹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和華東地區都有自然分布。過去許多庭院都種植有一兩顆榆樹,用來遮涼庇蔭;城市也經常把榆樹植在道路兩旁,起到綠化和吸塵的作用。但隨著自然物種的不斷銳減,榆樹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榆樹的生態習性
榆樹屬於陽性樹種,喜光,對生長氣候和土壤環境要求都不是很嚴格,是適應性很強的一種植物樹種。榆樹本身根係很發達,生長速度快,壽命也比較長,在加上它的耐旱性和強勝的生命力。榆樹具有很強的抗風保土作用。
榆樹的育苗栽培
榆樹主要采用粗放式管理,其繁殖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高壓法。高壓法繁殖多作為商品盆景使用。第二種繁殖法是插根法。這種方法成活率非常高,生長速度也很快。一個月左右,便會萌芽生長。經過常規性管理,第二年移植間種。每年在小寒到大寒期間挖掘榆樹時,截剪下根條(不論大小),即時栽插在充分疏水透氣的泥中即可。
榆樹的實用價值
榆樹可以說全身是寶。它的果實,俗稱榆錢,還有樹皮、葉和根都可以入藥。榆錢,在春季未出葉前,采摘未成熟的翅果,去除雜質曬幹;樹皮,在夏秋剝下樹皮,去粗皮,曬幹或鮮用;葉子,在夏秋采摘,曬幹或鮮用;根皮應在秋季采收。這些都具有安神的功效。
榆樹的優點
榆樹是五大樹種中生長速度最快的樹,其葉片細小,形狀好看,枝條柔軟有韌性,不易折斷,根係發達,可進行任意改造,塑造藝術雕刻品。榆樹是各種樹中萌芽率最高的,初春時節,榆樹全身都遍布嫩芽。榆樹具有很強的傷口愈合能力,並且愈合後不會留下明顯的痕跡。
榆樹的病蟲治理
榆樹經常會遭受蟲害侵擾,常見的榆木害蟲有紅蜘蛛、榆蠣蚧、吹綿蚧等。榆樹經過紅蜘蛛的侵害後,其症狀是葉色灰暗、幹實,在陽光透射下可看到葉片被蛀蝕成網絡狀。榆蠣蚧危害榆樹後,榆樹枝條會布滿白色的絲狀物,枝條幹瘦,長時間不防治,就會全枝枯萎。還有一種常見病是日曬病,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榆樹的樹皮容易被曬焦,進行適當的樹皮保護,是防治這一病害的主要方法。
榆樹的特性及曆史
人們常把不開竅的人稱為“榆木疙瘩”。實際上,老榆木更像一個善解風情老人,不管是王榭堂前,還是百姓後院,都可見它瀟瀟佇立的身影,點綴裝飾的才情,以及給人們帶來的豪放爽朗的笑聲。雅俗共賞的老榆木,以自己堅韌的品性,厚重的性格,通達理順的胸懷,深受大眾的喜愛。
榆木木性堅韌,紋理通達清晰,硬度與強度適中,一般透雕浮雕均能適應,刨麵光滑,弦麵花紋美麗,有“雞翅木”的花紋,可供家具、裝修之用。榆木經烘幹、整形、雕磨、可製作精美的雕漆工藝品。在北方的家具市場占據著巨大的份額。
北方的榆木與南方產的櫸木有“北榆南櫸”之稱。榆木有黃榆和紫榆之分。黃榆多見,木料新剖開時呈淡黃,隨年代久遠顏色逐步加深;而紫榆天生黑紫,色重者近似老紅木的顏色。所以,北方家具以榆木為最大宗,有擦蠟做,也有擦漆做。
榆木可與其他材質共生,山西、山東、河北、河南等古家具大省隨處可見榆木家具的蹤跡。早期的榆木家具以供奉家具為主,不僅經濟實用,保存曆史也很長遠。榆木的天然紋路美觀,質地硬朗,紋理直而粗獷豪爽,再加上榆木所特有的質樸天然的色彩和韻致,無不與古人所推崇的做人理念相契合。所以,從古至今,榆木備受歡迎,是上至達官貴人、文人雅士、下至黎民百姓製作家具的首選。
就其曆史而言,從有家具開始,就有了榆木家具。榆木家具所代表的不僅是一種傳統,更是一種文化,一種品味,一種格調。所以,榆木家具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收藏並玩賞。在收藏榆木家具時,必須從工藝著手,雕工既要細膩,線條還要流暢;既要看品相是否完整美觀,還要看作工是否精細完美。做工精細的小飾品甚至比大件家具還要值錢。
收藏家鑒定榆木收藏品的價值時,主要考慮以下幾點:一是形態美,家具的造型,無論繁複、簡潔,都要看它是否耐看;二是材質優異,原木材料可以長久保存,上等質量的榆木,用的時間越久,看起來就越溫潤;三是做工考究,典雅大方,清秀有韻味,審美意向好。當然,要想得到一批雕工好,品相完整的古典榆木家具,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梧桐樹
梧桐樹
梧桐樹,又稱作青桐、桐麻,落葉喬木,原生於中國,可高達12米,葉為掌狀,3~7裂,夏季開花,花小,黃綠色,果實成熟時分裂。梧桐生長快,木材適合製造樂器,樹皮可用於造紙和繩索,種子可以食用或榨油,由於其樹幹光滑,葉大優美,是一種著名的觀賞樹種。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鳳凰“非梧桐不棲”,還有很多古琴都是用梧桐木製造的,由上述可知,梧桐對於中國文化的作用有多麼重要。
梧桐樹的形態特征
梧桐樹,最高能達到16米,是落葉喬木;樹皮是青綠色,平滑。梧桐樹的葉子是心形,掌狀3~5裂,直徑15~30厘米,裂片三角形,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麵均無毛或略披短柔毛,基生脈7條,葉柄與葉片等長。圓錐花序頂生,長約20~50厘米,下部分枝長達12厘米,花淡黃綠色;萼5深裂幾至基部,萼片條形,向外卷曲,長7~9毫米,外麵披淡黃色短柔毛,內麵僅在基部披柔毛;花梗與花幾等長;雄花的雌雄蕊柄與萼等長,下半部較粗,無毛,花藥15個不規則地聚集在雌雄蕊柄的頂端,退化子房梨形且甚小;雌花的子房圓球形,被毛。蓇葖果膜質,有柄,成熟前開裂成葉狀,長6~11厘米、寬1.5~2.5厘米,外麵被短茸毛或無毛,每個蓇葖果有種子2~4個;它的種子呈圓球形,表麵有皺紋,直徑大約是7毫米。它的花期通常在6月。
梧桐樹的生長特性
梧桐樹有著極快的生長速度,木質疏鬆,怕凍害因為是肉質根,怕水淹,病害方麵,怕病毒病,蟲害方麵,怕大袋蛾,根係粗,淺,怕大風。梧桐樹喜光。喜溫暖氣候,不耐寒。適生於肥沃、濕潤的砂質壤土,喜堿。根肉質,不耐水漬,深根性,植根粗壯;萌芽力弱,一般不宜修剪。生長尚快,壽命較長,能活百年以上。在生長季節受澇3~5天就會爛根致死。梧桐樹通常發葉很晚,但秋天落葉早。它對很多有毒氣體都有很強的抗性。它們通常生長在村邊、山坡、石灰岩山坡、宅院。
梧桐樹的栽培技術
在現實中,梧桐樹通常用播種法繁殖,扡插、分根都可以。秋季果熟時采收,曬幹脫粒後當年秋播,也可沙藏至來年春播。條播行距25厘米,覆土厚約1.5厘米。每畝播量約15公斤。沙藏種子發芽較整齊,播後4至5周發芽。幹藏種子常發芽不齊,可在播前先用溫水浸種催芽。正常管理下,當年生苗高可達50厘米以上,來年分栽培養。三年生苗即可出圃。栽植地點宜選地勢高燥處,穴內施入基肥,定幹後,用蠟封好鋸口。注意梧桐木虱、霜天蛾、刺蛾等蟲害,可以用石油乳劑、敵敵畏、樂果、甲胺磷等防治。在寒冷的北方,冬天要對不成熟的幼樹包紮稻草繩防凍。通常,會在初冬和早春各施一次肥。
梧桐樹的經濟價值
要論經濟價值,梧桐樹可以說是栽培於庭園的觀賞樹木。木材輕軟,為製木匣和樂器的良材。種子炒熟可食或榨油,油為不幹性油。莖、葉、花、果和種子均可藥用,治腹瀉、疝氣、須發早白,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梧桐樹的樹皮的纖維潔白,可以用做造紙和編繩等。如果木材刨片可浸出粘液,稱作刨花、潤發。
梧桐樹的園藝景觀
從外表來看,梧桐樹樹幹挺拔高大,枝葉茂盛,樹冠卵圓形,樹幹端直,樹皮青綠平滑,側枝粗壯,翠綠色。梧桐樹生長迅速,較易成活,耐修剪,因此在現代都市被廣泛栽植作行道邊的綠化樹種,有時也為速生材用樹種;梧桐樹對二氧化琉、氯氣等有害氣體有很強的對抗性。
梧桐樹的文化內涵
因為梧桐高大挺拔,姿態美麗,可以說是樹木中的佼佼者,所以自古就被看重。並且常把梧桐和鳳凰聯係在一起。鳳凰是鳥中之王,而鳳凰最樂於棲在梧桐之上,可見梧桐是地高貴。在中國的《詩經》裏就有關於梧桐的記載。在詩經,大雅的“卷阿”裏,有一首詩寫道:“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喈喈。”這首詩的意思就是說梧桐生長的茂盛,引來鳳凰啼鳴。菶菶萋萋,是梧桐的豐茂;雍雍喈喈,是鳳鳴之聲。
在莊子的秋水篇裏,也說到梧桐。在說到莊子見惠子時說:“南方有鳥,其名為宛(右鳥旁)雛,子知之乎?夫宛(右鳥旁)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在這篇文章中,同樣也是把梧桐和鳳凰聯係到了一起,這裏的“宛(右鳥旁)雛“就是鳳凰的一種。他的意思是說鳳凰從南海飛到北海,隻有梧桐才落下。從上述的詩句中,我們就能夠感受到梧桐的高貴之處。
在中國的古典文學《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裏,曾經有這樣的描述:“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
正是因為古人常把梧桐和鳳凰聯係在一起,因此現代人常說:“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所以在以前的富裕之家,通常都會在宅院裏種植梧桐,不僅是由於它特有的氣勢,更因為它是寶貴祥瑞的象征。
銀杏樹
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古又稱鴨腳樹或公孫樹。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貴的樹種之一,是古代銀杏類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種,因此植物學家們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並與雪鬆、南洋杉、金錢鬆一起,被稱為世界四大園林樹木。我國園藝學家們也常常把銀杏與牡丹、蘭花相提並論,譽為“園林三寶”,並把它尊崇為國樹。
銀杏樹為高大落葉喬木,軀幹挺拔,樹形優美,抗病害力強、耐汙染力高,壽齡綿長,幾達數千年。它以其蒼勁的體魄,獨特的性格,清奇的風骨,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而受到世人的鍾愛和青睞。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曾作詩詠曰:“銀杏栽為梁,香茅結為宇,不知棟裏雲,去做人間雨”。宋代大詩詞家蘇東坡有詩讚曰:“四壁峰山,滿目清秀如畫。一樹擎天,圈圈點點文章”。銀杏樹不僅以其俊美挺拔、葉片玲瓏奇特而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她適應性強,藥用功效大,經濟價值亦非常可觀。銀杏樹的果實--白果,品味甘美,醫食俱佳。經過加工之後,可以製成色澤鮮豔,氣味濃鬱,香甜可口的各種風味飲料和老幼皆宜的保健食品。銀杏的根、葉、皮也含多種藥物成份,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據研究,銀杏類起源於石炭紀(3.45億年)、銀杏目起源於二疊紀(2.5億年)以前,銀杏屬則起源於1.9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現存的銀杏其曆史可追溯到7000萬年以前的古新世(第三紀早期)。到了白堊紀後期及新生代第三紀銀杏逐漸由盛變衰,第四紀冰川之後,在中歐及北美等地的銀杏全部滅絕,隻在我國保存一種。銀杏的價值不僅在於它能跨越“有史時期”而生存下來,更重要的是它能在這漫長的“地質時期”保持該物種的遺傳穩定。
銀杏的價值
1.銀杏渾身是寶,集食用、藥用、材用、綠化和觀賞等多種用途於一體,具有很高的科、經濟、藥物和生態利用價值
銀杏科研價值:銀杏樹是世界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第四世紀冰川以後成為我國獨特的樹種,在學術界一直被譽為“活化三古”。郭沫若稱之為“東方的聖者”、“中國人文明的有生命的紀念塔”,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下來的珍奇”,是“隨中國文化以俱來的恒古的證人”。
2.銀杏果價值:銀杏果為上等幹果,營養豐富,味道甘美,藥食俱佳
(1)銀杏果的食用價值:銀杏種仁中含有澱粉、粗蛋白、核蛋白、粗脂肪、蔗糖、礦物質、粗纖維等,是高檔滋補果品。
(2)藥用價值:自古醫食同源。銀杏作為食療用品,滋補保健已有悠久曆史。
銀杏葉價值:銀杏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經中國有關專業機構和藥科大學等單位檢測,其主要成分黃酮甙可達35%以上,總萜內酯可達10%以上,其中白果內酯可達3.5%以上,銀杏酸<5ppm,幹燥失重,熾灼殘渣,重金屬含量駐衛生學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
3.銀杏木材價值:銀杏木材質地優良,易幹燥,速度快,不翹裂,兼有特殊之藥香味,素有“銀香木”之稱。切削容易,切麵光滑,油漆後光亮性良好。膠粘容易。握釘力弱,不劈裂。常用於建築、癲狂、鑲嵌、各種雕刻工藝、高級文化和樂器用品以及工業特殊用具等。
4.銀杏觀賞價值:銀杏樹體高大,偉岸挺拔,雍容富態,端莊美觀,季相分明且有特色。
銀杏生態價值:銀杏抗病蟲害,耐汙染,對不良環境條件適應性強,是優良的綠化樹種
銀杏樹的特點
銀杏,屬仁杏科、銀杏屬,是裸子植物銀杏綱中唯一存活下來的樹種,為中國所特有,有活化石之稱。
銀杏,又名公孫樹,是果樹中壽命最長的樹種。據西北農業大學孫雲蔚教授考證,山東宮縣定林寺的一株雌性銀杏樹,係商代所植,樹齡已達3000年以上,樹高24.7米,幹周17.5米,樹冠麵積占地667平方米以上;現在,此樹仍"枝葉扶蘇,繁蔭數畝,(1公頃=15畝)自幹至枝,並無枯朽",年年結果,已作為重點文物進行保護。
銀杏樹生長緩慢,結果晚,但結果壽命極長。由種子播種繁殖的苗木,一般20年才開始結果,所以有公孫樹之稱;若用樹幹基部萌蘖分株繁殖,再經嫁接後,3~4年便可結果,結果年限最多可達3000年以上。
采用種子繁殖和自然生長情況下,幹性很強,樹冠高大,主枝分枝少;人工栽植的銀杏樹,為提早結果和管理方便,一般都控製樹幹不使過高,而使分枝向四周擴展。過去栽植銀杏,幹高多為2.5~3.0米;現在一般為1.0~1.5米,樹幹較矮,利於加速樹冠生長,利於早果豐產,也利於管理和采收。
采用嫁接繁殖時,所用接穗不同,對樹冠的發育和產量,也有不同影響。嫁接時,一般在1個砧木上接2~3個接穗,接穗成活後,先從接穗上抽生骨幹枝,著生於頂端的骨幹枝長勢較強,可形成1~2個主枝,以後,這些主枝上再抽生枝條,形成多個向外擴張的分枝群,以後再繼續抽枝,擴大成為樹冠。
高幹嫁接,基部抽枝少,先端枝條多,結果較晚;低幹嫁接,基部抽生枝條多,樹冠擴展快,結果早,產量也高。初嫁接的銀杏樹,年生長量較大,可達1.0米以上,以後便逐步減弱。
銀杏的枝條,可粗分為長枝和短枝兩種;根據枝條抽生的性質,又可分為:延伸枝、頂側枝、細枝和短果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