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基維·堪達雷裏的高加索情結
基維·堪達雷裏是格魯吉亞國家科學院院士、前蘇聯功勳藝術家、第比利斯美術大學教授。基維·堪達雷裏是繼讓·呂爾薩之後為現代壁毯藝術的發展做出不懈努力的另一位探索者,他從青年時代投身於壁毯藝術事業,幾十年來一直潛心於“戈貝蘭”壁毯藝術的教學、研究與創作工作。基維教授的壁毯作品完全采用歐洲“戈貝蘭”壁毯編織技藝,並且在藝術表現形式上獨樹一幟,因而被國際纖維藝壇稱為“戈貝蘭之王”。
在2002年的展覽中,基維教授的參展作品《山泉旁的歌聲》就是運用“戈貝蘭”編織技法的經典之作。作品取材於高加索婦女的傳統節日,表現了節日裏的高加索山民在山泉旁詠唱民歌的歡樂場麵。畫麵以黃色與紅色為基調,烘托出熱烈的氣氛。層次豐富的紅色塊被簡潔明快的線條分割,畫麵的韻律、節奏和空間感油然而生。這一切都集中體現了作者對於“戈貝蘭”技法精致嫻熟的運用。作者於畫麵中色彩的過渡處理手法上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他主要是靠色線錯落有致的交叉來形成色彩的過渡,而我們遇到這個問題時則更多地依賴於色彩的豐富變化來完成過渡。所以一幅作品中不一定要用到很多種顏色,也能形成非常巧妙的色彩過渡。
基維教授多次來中國講學,先後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山東絲綢紡織職業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黑龍江大學藝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等多所藝術院校傳播編織技藝,對中國的纖維藝術教育和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基維的教學與創作影響下,很多青年教師和學生投身於“作坊式”的戈貝蘭壁毯創作環境中,甘當工匠,積極探索,在自己動手織作的過程中不斷體悟“戈貝蘭”的編織藝術語言,古老的歐洲“戈貝蘭之花”已經在中國大地上開放。
4.中國纖維藝術教育的開拓者林樂成
林樂成教授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纖維藝術家,而且是一位成功的社會活動家、策展人。林樂成教授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當時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開設纖維壁掛課;1998年開始在全國招收纖維藝術方向的碩士研究生;1999年,他的作品《春·夏·秋·冬》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銀獎,成為纖維藝術創作在全國美展中獲獎的首例。
林樂成教授先後到格魯吉亞國立第比利斯美術學院與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做訪問學者。留學期間,歐洲國際藝壇上的“戈布蘭之王”基維·堪達雷裏教授的纖維工作室成了林樂成最好的課堂。在那裏,他研究了歐洲最古老的戈貝蘭藝術語言,學習了最新的軟雕塑藝術。他深有感觸地說:“對歐洲戈布蘭藝術語言的探索,使我重新認識到織物與繪畫的真正價值。”
林樂成教授認為,纖維藝術作品中充滿自然氣息的材料和手工製作的韻味,喚起了人們對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現代生活中因大量使用硬質材料所帶來的冷漠感和單調感,讓“人情味”回歸人間。林樂成教授近年來的創作、教學和策展活動,無不促進著中國纖維藝術教學與創作麵向國際、麵向社會、麵向市場的發展,使其逐步實現了跨學科、跨專業、跨領域的互動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