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職來職往,勝任高於一切(3)(2 / 3)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十八名學生分成甲乙兩個小組,每組九人,讓甲組的學生從事他們感興趣的工作,乙組的學生從事他們不感興趣的工作。沒過多長時間,情況就不同了,從事自己不感興趣工作的乙組學生就開始出現小動作,之後就抱怨頭痛、背痛;而甲組學生正勁頭十足呢!

這個實驗證明:人們疲倦往往不是工作本身造成的,而是因為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產生了乏味、焦慮和氣餒的感覺,這種感覺消磨了人對工作的活力和幹勁。是否竭盡全力,是否積極進取,就體現著你是否熱愛工作。

麥克是一個汽車行的經理,這家店是二十家連鎖店中的一個,生意相當興隆,而且員工都熱情高漲,對他們自己的工作表示驕傲。

但是麥克來此之前,情形並非如此,那時,員工們已經厭倦了這裏的工作,甚至認為這裏的工作枯燥至極,公司中有些人已打算辭職,可是麥克卻用自己昂揚的精神狀態感染了他們,讓他們重新快樂地工作起來。

麥克每天第一個到達公司,微笑著向陸續到來的員工打招呼,把自己的工作一一排列在日程表上,他創立了與顧客聯誼的員工討論會,時常把自己的假期向後推遲。總之,他盡他一切的熱情努力為公司工作。

在他的影響下,整個公司變得積極上進,業績穩步上升,他的精神改變了周圍的一切,老板因此決定把他的工作方式向其他連鎖店推廣。

查爾斯·布瓦曾經這樣指出:“一個人,當他有無限熱情時,就可以成就任何事情。”如果你能像喜愛釣魚一樣喜愛你的工作,對你的工作充滿無限熱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斷追求進步;如果你領悟了“全力以赴地工作能消除工作辛勞”這一秘訣,那你就掌握了打開卓越之門的鑰匙了。

有敬業精神,更要有專業水平

我們時常會用“兢兢業業”這個詞來評價優秀員工,這是一種認可。要在職場生存下去,必備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有敬業精神。然而,一個人如果在工作崗位上不專業,有時越敬業越麻煩。這是因為當一個人的能力不足以勝任某項工作時,他的態度再好都是沒有意義的。不專業的人敬業往往是在瞎忙,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質量不佳。他會浪費很多時間,因為他抓不住工作重點,找不到工作方向。

一個人隻有專業,才能做到真正的敬業。

相信不少人聽說過“一線萬金”這個經典的故事。

1923年,福特公司有一台大型電機發生了故障,技術人員會診了三個月尚未弄清故障原因。福特公司請來了德國專家斯泰因梅茨,他經過研究計算之後,用粉筆在電機上畫了一條線,說:“打開電機,把畫線處的線圈減去十六圈。”工作人員依照吩咐做好了,一試機,電機果然又重新恢複了運轉。事後,他獲得了福特公司事先許諾給他的1萬美元維修報酬。許多人對他僅僅畫一條線就拿到1萬美元不服氣,這位專家聞言解釋道:“畫一條線值1美元,知道在哪裏畫線值9999美元!”

多麼巧妙的回答!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會畫線,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該畫在什麼地方。這就是專業與不專業的區別!

老板蓋洛普對廣告大師大衛·奧格威非常賞識和器重,因為大衛·奧格威有著十分專業的技術。大衛·奧格威加盟蓋洛普公司後,隻要給他一部電影的故事大綱、片名和演員陣容,他就能估算出有多少人會去看這部電影,贏利多少,平均誤差不超過10%。

在領導者心中,卓越的員工是這樣的:不僅有敬業的精神,更有過硬的專業能力。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卓越的員工,單純擁有良好的敬業精神是遠遠不夠的,還須在工作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這樣他才能更好地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事實上,很多員工都是栽在不夠專業上。有的員工剛開始還可以,但沒有與時俱進,過時的專業就不是專業了。有的員工則忙著跳槽,沒有踏踏實實地進行工作經驗的積累,今天在這兒打一口井,明天在那兒打一口井,最後哪兒也沒有挖出水來,地麵上隻是留下了許多坑而已,最終還是身無一技之長,還是不夠專業。我們要引以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