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思路決定出路,想法決定幹法(4)(1 / 3)

19歲時摩洛·路易斯隨家人一起遷到紐約。他在一家廣告公司找到一份差事,每周14美元的薪酬。那時摩洛·路易斯經常跑外勤,工作非常忙碌,成天瘋狂工作。六點下班以後,他還到哥倫比亞大學上夜校,主修廣告學。有時候,由於沒完成工作,下課後還會從學校趕回辦公室繼續完成工作,從晚上十一點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淩晨兩點,是經常的現象。

摩洛·路易斯喜歡具有創意的工作,他也確實有這方麵的才能。

20歲時,他放棄了廣告公司頗有發展前景的工作,決心自己獨闖一片天空。他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冒險。他投身於未知的世界,從事創意開發。主要是說服各大百貨公司,通過CBS電視公司成為紐約交響樂節目的共同讚助商。當時,這種工作對人們來說是陌生的,很難接受,於是摩洛·路易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所以,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不會成功。

摩洛·路易斯卻仍然信心百倍地進行說服工作。工作有了相當的進展:一方麵,他的創意很受歡迎,與許多家百貨公司簽成合約;另一方麵,他向CBS電視公司提出的策劃方案也順利被接受。成功近在咫尺了,但由於合約存在一些小問題而中途流產。

但這並沒使他一蹶不振,就在這件事結束之後不久,一家公司聘請他為紐約辦事處新設銷售業務部門的負責人,薪水也相當可觀。於是,摩洛·路易斯在這裏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施展了自己的才華。

幾年後,摩洛·路易斯又回到久別的廣告業,擔任承包華納影片公司業務的湯普生智囊公司的副總經理。

當時,電視尚未普及,處於起步階段。但摩洛·路易斯卻看好這個行業的前景,開始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冒險。由他們公司所提供的多樣化綜藝節目為CBS公司帶來空前的效益。摩洛·路易斯的冒險並非孤注一擲,而是看準後才下的賭注。最初兩年,他僅是純義務性地在“街上幹杯”的節目中幫忙,沒想到竟使該節目大受歡迎。從1948年開始到今天整整四十多年的時間,它的播映從未間斷過,這是在競爭激烈的電視界中的奇跡。

摩洛·路易斯的成功在於敢為天下先,敢於冒險,這也是多數人走向成功的一個共同因素。人生本身就是在冒險,走得最遠的人常是願意去做、願意去冒險的人。

企業家=冒險精神+領導力+創新。這是在北京國際飯店國際廳,麵向著二百多家中國企業,五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聯手給企業家精神下的共同定義。冒險精神是一個企業家具備的重要特性,也是職場中人開拓工作新局麵應有的素質。

人生不搏不精彩

生命運動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探險,如果不是主動地迎接風險的挑戰,便是被動地等待風險的降臨。

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象,同樣一件事,因為存在一定的風險,甲經過細算,認為有51%的把握,便搶占時機,先下手為強,因而取勝。乙在謀劃時十分保守,認為必須有90%甚至100%的把握才下手,結果坐失良機。

1990年,在溫布爾登舉行的網球錦標賽女子組半決賽中,16歲的前南斯拉夫選手塞萊絲與美國女選手津娜·加裏森對壘。隨著比賽的進行,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發現,塞萊絲的最大對手並非加裏森,而是她自己。賽後,塞萊絲垂頭喪氣地說:“這場比賽中雙方的實力太接近了,因此,我總是力求穩紮穩打,隻敢打安全球,而不敢輕易向對方進攻,甚至在加裏森第二次發球時,我還是不敢扣球求勝。”

而加裏森卻恰恰相反,她並不隻打安全球。“我暗下決心,鼓勵自己要敢於險中求勝,決不能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津娜·加裏森賽後談道,“即使失了球,我至少也知道自己是盡了力的。”結果,加裏森在比賽中領先一局,繼而勝了第一局,後來又勝了一局,最終贏得全場比賽。

人們每每遇到嚴峻形勢總是小心謹慎,保全自己。而結果呢?不是考慮怎樣發揮自己的實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樣縮小自己的損失上。正像塞萊絲的經曆一樣,這樣做的結果大都是失敗的。

任何領域的領袖人物,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頂尖人物,正是由於他們勇於麵對風險。美國傳奇式人物、拳擊教練達馬托曾經一語道破:“英雄和懦夫都會恐懼,但英雄和懦夫對恐懼的反應卻大相徑庭。”

毫無疑問,勇於冒險求勝,我們就能比我們想象的做得更多更好。在勇冒風險的過程中,我們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變成激動人心的探險經曆。這種經曆會不斷地向我們提出挑戰,不斷地獎賞我們,也會不斷地使我們恢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