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對大學生進行自由聯想與迅速反應訓練,要大學生針對迅速拋出的觀念做出最快的反應。速度越快,講得越多,表示流暢性越高。這種疾風驟雨式的訓練,非常有益於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五、培養強烈的求知欲
人類對自然界和自身存在的好奇是哲學的起源。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認為,當人們對某一問題具有追根究底的探索欲望時,積極的創造性思維便由此萌發。精神上的需求是產生求知欲的基礎,我們要有意識地設置難題或者探索前人遺留的未解之謎,激發自己創造性學習的欲望,把強烈的求知欲望轉移到科學上去,不斷探索,使它永遠保持旺盛。隻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求索,進而探索未知的新境界、新知識,創造前所未有的新成就。
職場十點需牢記
知人不必言盡,留些口德;責人不必苛盡,留些度量;才能不必傲盡,留些內涵;鋒芒不必露盡,留些深斂;有功不必邀盡,留些謙讓;得理不必爭盡,留些寬容;得寵不必恃盡,留些後路;氣勢不必倚盡,留些厚道;富貴不必享盡,留些福澤;凡事不必做盡,留些餘德。
21是難關也是機遇,成功藏在拐彎處
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是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
經常聽到一些員工埋怨自己的時運不濟,抱怨命運不公。評價別人的成功,也總是一味強調人家“運氣好”。實際上,機會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平等的。一位偉人曾說:“人生90%決定於你所作出的反應,而不是你所遇到的事情。”成功的企業跟倒閉破產的企業,卓越的人生跟平庸的人生,所遇到的困難、挫折、挑戰其實都差不多,之所以會有結果上的差別,關鍵在於如何作出反應罷了。
然而,有的人隻靠不斷成功的刺激來維持自信心,受不得一點挫折,受了一點挫折就輕言放棄,怨天尤人。老子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困難也是一種難得的機會,所謂“時勢造英雄”,敢於負責的人會在困難中尋找機會。
很多時候,我們走不出人生的困境,是因為我們用了錯誤的慣性思維,去看待我們所麵臨的事物。麵對困難,首先需要改變錯誤的慣性思維。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反之,你強它就會弱得不堪一擊。麵對困難,意誌薄弱的人隻會退縮,意誌堅強的人會勇往直前,成功之路顯然隻屬於後者。
敢於承接“苦差事”
對工作中的“苦差事”,大多數人往往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但是工作終歸要有人來做,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妨轉變一下思路,主動去接觸“苦差事”。要知道,這往往也是你展露聰明才智、勇氣和責任心的大好機會。
張先生是上海一家製藥企業的銷售經理。1996年年初,企業準備在新疆成立分公司,拓展新疆市場。當時新疆的條件十分艱苦,不付出三五年的艱苦努力根本不可能在那裏掙到錢。因此在委派新疆公司經理時,盡管是總經理親自點將,也遭到了好幾個人的斷然拒絕,有人甚至說:“讓我到新疆去,我立即辭職!”
就在這時,張先生主動請纓:“我去新疆!”
在場的銷售經理和銷售員們先是一愣,繼而議論紛紛。有的說他神經有毛病,有的說他頭腦發熱,有的說他出風頭。
在普通人眼中,他的決定很不明智,因為當時他負責的片區業績很好,每年收入50多萬元,而去一無所有的新疆,別說50萬元,5萬元恐怕都不能保證。
“有些東西比金錢更重要。”張先生後來說,“當所有人都往後退時,你向前一步,機會就屬於你了。我當時在上海雖然做得很好,但比我更好的還有幾個人,我必須尋找新的機會去超越他們。”
1996年,張先生隻掙到2萬元,還不及他在上海時的二十五分之一。
1997年,他掙到6萬元,隻是他在上海時的十分之一多一點。
1998年,他掙到20萬元,不過仍然不到他在上海時的二分之一。但是,在1998年裏,他的經營業績卻大大增加,在所有進入新疆市場的製藥公司中名列第一!
有人替張先生算了一筆賬,他在上海三年,可以輕鬆掙到160萬元,他去了新疆,意味著三年損失了近130萬元。
可事實上,張先生真的損失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1999年年底,公司提拔張先生為市場總監,年薪高達360萬元!
如果你認為做別人不願做的事就會吃虧,因而與其他人一樣逃避“苦差事”,那你就和其他人一樣,永遠也沒有機會脫穎而出。如果你能夠克服困難,做出成績,達到他人無法達到的境界,必定會獲得他人所無法獲得的豐厚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