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窮人對仆人說:“行行好吧!請給我一鍋肉湯。”會得到什麼結果呢?因此,伊索在故事結尾處總結道:堅持下去,方法正確,你就能成功。而這裏的方法正是去進行創新。如果那個窮人隻是依照常規去乞求一鍋肉湯的話,毋庸置疑,他肯定得不到,那麼結果可能是他被餓死或凍死在那個暴風雨交加的日子裏。我們也許可以說,當時他別無選擇,在明知道常規方法得不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時,就選擇了創新,用創新的思維去為自己贏得了需要的東西。
從上麵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知道,創新不需要天才,創新隻在於找出新的改進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辦法。
創新是時代的召喚
拿破侖·希爾指出,人的可貴之處在於創造性的思維。一個有所作為的人隻有通過創造,為人類做出自己的貢獻,才體會到人生的真正價值和真正幸福。創新思維在實踐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並激勵人們以更大的熱情去繼續從事創造性實踐,為我們的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實現人生的更大價值。
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所發揮出來的能力隻有其天賦的2%~5%。人可挖掘的潛力是巨大的,而提倡打破常規的創造性思維無疑是打開這扇大門的一把金鑰匙。隻有去打破常規,產生創新性思維,我們的個人才能夠得到發展,我們的國家才能夠不斷前進。除了創新,我們別無選擇。
有些人總覺得創新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認為似乎隻有極少數人才能辦得到。其實,創新有大有小,內容和形式各不相同。創新活動已經不僅是科學家、發明家的專利,它已經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進行創造性的活動。隻要有心,在工作的各個方麵都能夠點燃創新的火炬,進而為我們的人生增光添彩。
解放前,南京有家鶴鳴鞋店,牌子雖老,卻無人問津。老板發現許多商社和名牌店都登廣告推銷商品。他也想做廣告宣傳一下。
但怎樣的廣告才有效果呢?店老板來回走動尋思著。這時,賬房先生過來獻計說:“商業競爭與打仗一樣,隻要你舍得花錢在市裏最大的報社登三天的廣告。第一天隻登個大問號,下麵寫一行小字:‘欲知詳情,請見明日本報欄。’第二天照舊,等到第三天揭開謎底,廣告上寫‘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行必有我鞋,鶴鳴皮鞋’。”
老板一聽,覺得此計可行,依計行事,廣告一登出來果然吸引了廣大讀者,鶴鳴鞋店頓時家喻戶曉,生意紅火。老板很有感觸地意識到:做廣告不但要加深讀者對廣告的印象,還要掌握讀者求知的心理。這則特別的商業廣告,也顯示出赫赫有名的老商號財大氣粗的氣派。從此,鶴鳴鞋店在京滬鞋帽業便異軍突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據說是商朝的建立者湯刻在浴具上的銘文,旨在激勵自己不斷創新變革,每天都有所作為。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新生事物層出不窮,我們必須敢於創新,跟上時代潮流,更要有超前意識,敢於標新立異,衝破傳統觀念,才能取得極大的成功。
“換地方打井”,不斷探索創新
是著名思維學家、創新思維之父德·波諾提出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要求人們善於創新。
“換地方打井”是強調如果打井的位置沒有選對,那麼再怎麼努力也是白費,應該及時更換地點,尋找一個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所以,打井的時候,如果努力的程度足夠卻不見水,就要想想:打井的位置是否正確,或者根本就沒有水,或者要挖很深才可以見到水。
“換地方打井”要求我們學會橫向思維,不斷探索更多的解決方式,更具創造力。而創造力和創新思維正是我們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
戰勝困難不能缺少創新思維。創新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發揮你的潛能,幫助你找到理想的“金礦”。人隻有在不斷的創新中才能有進步,才能使自身的能力不致枯竭。
所以,如果你具備一個聰明的頭腦和一雙敏銳的眼睛,就不要讓它們荒廢掉,而應該善用自身的天賦去開創更大的天地,開拓更大的商機,發現更多的機會,嚐試更多的可能。
創新就是生產力,創新就是財源、機會,創新就是幫助你戰勝對手的有力武器和保障。企業具備創新思維,生命力必定是旺盛的;商家具備創新思維,生意必定是紅紅火火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那麼成功的機會就會多一些,問題就會有新的轉機。
創新存在於每個細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