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進步的轉機
巴爾紮克說:“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工作中的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麵,又有正向和負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壞個人的前途,關鍵在於你怎樣麵對。
適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可以幫助我們驅走惰性,促使人奮進。對於一個有誌者來說,挫折的發生會喚起他的自信心,激發他的進取心。而嚴重的挫折會造成強烈的情緒反應,比如緊張、消沉、焦慮、惆悵、沮喪、憂傷、悲觀、絕望。長期下去,這些消極惡劣的情緒得不到消除或緩解,就會直接損害身心健康。
富蘭克林當年的電學論文曾被科學權威不屑一顧,皇家學會刊物也拒絕刊登,第二篇論文又遭到皇家學會的一陣嘲笑。他的論文被朋友們設法出版後,因論點與皇家學院院長的理論針鋒相對,遭到這位院長的人身攻擊。但富蘭克林沒有被挫折嚇倒,沒有放棄自己的科學信念,而是更積極地投入實驗,以實踐來證實自己的理論。他冒著生命危險進行了風箏攫電的有名實驗,終於獲得了成功。於是,他的著作被譯成德文、拉丁文、意大利文,得到了全歐洲的認可。
人,不經磨煉不成才;事,不曆坎坷難成正果。對挫折的一次承擔,就是自我精神的一次壯大。挫折不僅是人的生命中不可回避、必然出現的部分,而且它的出現使人的生命更加絢麗多姿。所以,挫折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如何來正視挫折,調整心理狀態把壞事變為好事、把磨難視作經驗。
戰勝自己對困難的恐懼
有位推銷員因為常被客戶拒之門外,慢慢患上了“敲門恐懼症”。他去請教一位大師,大師弄清他的恐懼原因後便說:“你假設現在站在即將拜訪的客戶門外,然後我向你提幾個問題。”
推銷員說:“請大師問吧!”
大師問:“請問,你現在位於何處?”
推銷員說:“我正站在客戶家門外。”
大師問:“那麼,你想到哪裏去呢?”
推銷員答:“我想進入客戶的家中。”
大師問:“當你進入客戶的家之後,你想想,最壞的情況會是怎樣的?”
推銷員答:“大概是被客戶趕出來。”
大師問:“被趕出來後,你又會站在哪裏呢?”
推銷員答:“就——還是站在客戶家的門外啊!”
大師說:“很好,那不就是你此刻所站的位置嗎?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回到原處,又有什麼好恐懼的呢?”
推銷員聽了大師的話,驚喜地發現,原來敲門根本不像他所想象的那麼可怕。從這以後,當他再來到客戶門口時,就不再害怕了。他對自己說:“讓我再試試,說不定還能獲得成功,即使不成功,也不要緊,我還能從中獲得一次寶貴的經驗。最壞最壞的結果就是回到原處,對我沒有任何損失。”這位推銷員終於戰勝了“敲門恐懼症”。由於克服了恐懼,他當年的推銷成績十分突出,被評為全行業的“優秀推銷員”。
很多困難都是經過我們的想象被放大的,等戰勝它之後,才發現所謂的困難也不過如此。所以,麵對難題,不如從心理上縮小它的難度,解決起來也許會易如反掌。
以平常心挑戰任何困難
在職場上,我們不能藐視困難,也不能被困難嚇破膽,而要以平靜的心態麵對它。
弗洛姆是美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一天,幾個學生向他請教:心態對一個人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他微微一笑,什麼也不說,就把他們帶到一間黑暗的房子裏。在他的引導下,學生們很快就穿過了這間伸手不見五指的神秘房間。接著弗洛姆打開房間裏的一盞燈,在這昏黃如燭的燈光下,學生們才看清楚房間的布置,不禁嚇出了一身冷汗。原來,這間房子的地麵就是一個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裏蠕動著各種毒蛇,包括一條大蟒蛇和三條眼鏡蛇,有好幾隻毒蛇正高高地昂著頭,朝他們“噝噝”地吐著芯子。就在蛇池的上方,搭著一座很窄的木橋,他們剛才就是從這座木橋上走過來的。
弗洛姆看著他們,問:“現在,你們還願意再次走過這座橋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聲。
過了片刻,終於有三位學生猶猶豫豫地站了出來。其中一個學生上橋後,異常小心地挪動著雙腳,速度比第一次慢了好多倍;另一個學生戰戰兢兢地踩在小木橋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顫抖著,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了;第三個學生幹脆彎下身來,慢慢地趴在小橋上爬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