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時小小的誤差,能使整幢建築物坍塌;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煙蒂,能使整幢房屋,甚至使整個村莊化為灰燼;手術時的小疏忽,能造成一個寶貴生命的凋零。即使你已經為自己的工作付出了99%的努力,卻疏忽了最後的1%,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失敗,因為隻有100%才算合格。
也許,有人會嗤之以鼻地說:“世界上哪裏存在盡善盡美的事物呢?要想做到100%,那是上帝才會實現的目標。也隻有上帝才會做出如此傑出的成就!”持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妨看完下麵這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真實故事再來發表感慨。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國空軍降落傘合格率為99.9%,這意味著每1000個就有一個出事,對於這種百萬級的戰略性產品而言,這非常影響士氣,軍方要求合格率必須達到100%。
製造商認為產品工藝複雜,不可能達到要求。降落傘的製造工藝的確複雜。降落傘的設計一般是由一個白綢製成的半球形傘衣和近三十個組件構成,表麵積達50多平方米。傘衣包括三個部分:頂部、傘衣屏和傘邊。與傘邊相連的是一組橫索,它們在控製點上和兩股拉索相連接,並且這兩股拉索通過兩個活鉤和降落傘背帶相連。傘包被一根極其結實的傘繩和降落傘背帶上的一串D形環相連接。兩根傘包底部的拉索被兩個活鉤安全地連在降落傘的背帶腰間的一對大D形環上。
每個降落傘都有出廠編號,甚至還有降落傘檢驗員的簽名。但是,如果空降兵碰到那不幸的0.01%,即使追究責任也無法讓遇難的人複活。
最後,美軍想出了一個“微小創新”:軍方改變檢查質量的製度,決定從廠商交貨的降落傘中隨機挑出一個,讓廠商負責人背著親自從飛機上跳下。
奇跡出現了,不合格率很快就降為了零。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能把事情做到完美,他們總是找出這樣或那樣的借口來為自己辯解。當然,這其中存在一些客觀因素,但事實上,最致命的問題出在他們自己身上。
永遠追求第一
“沒有最好,隻有更好”,這是澳柯瑪冰櫃的廣告詞,如今已隨著產品飛入了千家萬戶,成了人們追求完美與卓越的座右銘。在工作中,員工隻有懷著一顆追求完美的心,精益求精,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被譽為全美最傑出大學籃球教練員的約翰·伍登說:“成功,就是知道自己已經傾注全力,達到自己能夠達到的最極致的境界。”對於優秀的人來說,成功並非最終的結果,而在於追求卓越的過程。一個永遠用最嚴苛標準要求自己的人才是最優秀的,也才是最讓人放心的。
《孫子兵法》裏說:“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一個人隻有給自己設置最高的目標,才有可能取得相對好的成績。相反,如果一開始的目標便馬馬虎虎,那他所取得的成績也是有限的,原因無他,要求低了,動力也就減弱了。
納迪亞·科馬內奇是第一個在奧運會上贏得滿分的體操選手。她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完美無瑕的表現,令全世界瘋狂。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納迪亞·科馬內奇談到她為自己所設定的標準以及如何維持這樣的高標準時說:“我總是告訴自己‘我能夠做得更好’,不斷驅策自己更上一層樓,要拿下奧運金牌,我不能過正常人的生活,必須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行。對我而言,做個正常人意味著必須過得很無聊,一點兒意思也沒有。我有自創的人生哲學:‘別指望一帆風順的生命曆程,要期盼成為堅強的人。’”
“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能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高爾基的這句話在今天聽來仍未過時。我們隨時都需要100%的投入才有希望變得傑出。僅僅完成工作中規定的任務,並不是一個能夠激勵人心的目標。如果你想要別人注意到你的努力,那你就得努力超越自己,達到卓越。
讓精益求精成為習慣
業務上的精益求精源自良好的職業態度和精湛的技術技能。
良好的職業態度決定了一個人對職業紀律的遵守和熱愛職業的程度。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是敬業的最高境界。而玩忽職守,不僅是失職行為,更是對職業道德的褻瀆。美國巴頓將軍曾說:“任何人,不管從事何種職業,如果滿足於碌碌無為,就是不忠於自己。”隻有一絲不苟地做好自己所擔負的工作,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知識、全部智慧都奉獻給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才能在工作中做出好成績,塑造光輝的個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