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不得不作出更大的犧牲,他決定把自己的母親送給德川家康做人質,以此來徹底打消德川家康的顧慮。這個無比冒險的舉動使他的家臣們都感到吃驚,但是豐臣秀吉已經下定了決心。於是,豐臣秀吉年邁的母親以探望剛剛出嫁的女兒的名義,來到德川家康盤踞的濱鬆城。見自己的顏麵和安全都有了充分的保障,德川家康這才派出使者,表示願意上京拜見豐臣秀吉。史書記載,德川家康上京期間,德川家的家臣們在豐臣氏母女居住的館舍外麵堆滿了幹柴,並且淋上了油,隻要德川家康在京都遭遇不測,就將母女二人活活燒死。而這些恐怖和危險,豐臣秀吉已經完全不予考慮了。
為成就大事不惜舍棄自己的兒子,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母親,這種行為既顯得殘忍無情,又非常自私。但是在關鍵時刻,當事人卻必須擁有這種不顧一切的堅忍素質。作為管理者,可以從中學到一些堅忍而果斷的經驗,在某些時候,優柔寡斷、兒女情長、紛亂的個人情緒,是必須被拋棄的。《厚黑學》中,李宗吾自嘲道:“人皆曰予厚,遇乎炮彈,而不能破也。”有這種連炮彈都無法摧毀的厚,冷酷無情,堅忍如鐵,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七、韜晦
故軍以奇計為謀,以絕智為主;能柔能剛,能弱能強,能存能亡;疾如風雨,舒如江海;不動如泰山,難測如陰陽。
——《便宜十六策》
韜晦有兩方麵的含義,它既是一種修身養性之道,也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和策略。韜晦術向來被用在險惡的官場當中,既可以進取,也可以自保,還能以沉默低調的姿態來迷惑對手。韜晦是典型的以退為進,在平靜中等待機會。在職場、商場、官場當中,韜晦是保全自己、尋找時機的一種高超智慧。
史載,劉備和呂布作戰不利,隻好投靠到曹操麾下。曹操對劉備懷著很大的戒心,既給他以足夠的禮遇和尊重,又時時保持提防。不久呂布被消滅,劉備的征戰生涯暫時結束。曹操既不重用劉備,又不放他離開。劉備處在被監控和窺伺的位置,周圍險象環生。劉備深知這一點,於是深居簡出,韜光養晦。曹操派人去查探,卻發現劉備一身莊稼人的打扮,正在院子裏種菜,自得其樂。這種姿態使曹操覺得非常放心,因此劉備逐漸得到了逃脫曹操陣營的機會。劉備的韜晦,本質上是對自己的掩飾,對曹操的欺騙和麻痹。
幾十年之後,混亂的諸侯爭霸終於平息下來,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麵。這時又有一位深諳韜晦術的人物登上了曆史舞台。在魏國和蜀國的長期對峙中,魏國大臣中能夠抵擋蜀國人的攻勢的,唯有河南潁川人司馬懿。司馬懿字仲達,潁川豪族出身。司馬懿年輕時,即以智謀和心術聞名當地。史書記載,司馬懿為人沉穩冷靜,行事謹慎而嚴密,從不張揚冒險。隨後,司馬懿以智囊的身份追隨曹操,逐漸顯示出其在軍政、謀略和智慧方麵的才華,因此深受曹操信任。
曹操去世之後,司馬懿擔當著阻止諸葛亮北伐的重任。但是交戰當中,司馬懿屢屢敗北,始終不是諸葛亮的對手。麵對蜀軍的銳利鋒芒,司馬懿顯現出自己擅長韜晦功夫的本色。交戰不利之後,司馬懿便結起營寨,修築堡壘,準備和諸葛亮持久抗衡。這是戰爭當中的韜晦,拒絕進攻,而全力防守和等待,尋找對方的破綻和漏洞,同時以逸待勞,等待攻擊的時機。蜀國本來國土狹小,力量有限,蜀道的艱險又使後勤保障格外困難,因此不利打持久戰。即使戰場經驗豐富如諸葛亮,也對司馬懿高築營寨毫無辦法。於是蜀國人排好陣勢,向著魏軍百般辱罵,對司馬懿反複羞辱和挖苦。魏國將士無比憤慨,紛紛要求決一死戰。司馬懿則無動於衷,表現出極高的韜晦本領,任由對方去罵,絲毫不動聲色。蜀國人使出各種辦法,魏軍始終不出來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