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不要姿勢要厚實(12)(1 / 2)

楚莊王就解釋說:“你有所不知,我打獵並非單純地遊玩,而是抱著求得人才的目的的,在打獵的過程中,觀察眾人的行為,就可以對將士的能力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凡是拿著木棒就敢迎擊虎豹的,一定是勇敢的人,可以指揮一部分軍隊;凡是能夠跟犀牛搏鬥的人,一定是孔武有力的,可以作為先鋒;打獵回來能夠把獵物分給別人而不私自占有的,一定是個仁慈而且懂得體諒別人的人,能夠統領軍隊。”

楚莊王連在享樂的時候都能夠發掘人才,楚國日後強大也就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了。經過幾年的治理,楚國已經富強起來。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率領大軍攻打鄭國,晉國派兵援救鄭國,雙方爆發大戰,晉國大敗。晉國的敗局十分明顯,晉國大軍在戰爭中死了一半人,另一半逃到黃河邊,由於船太少,士兵爭搶渡河,很多人被擠到河裏。掉到水裏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士兵怕人太多擠翻了船,就拿著刀子把往上爬的士兵手指都砍了下來。楚國終於報了仇,一雪前恥,楚莊王打敗了晉國,成了天下的霸主。想必在楚莊王剛剛即位的三年裏,晉國在爭取周圍小國、得意非常的時候,根本不會想到會有這樣一天,楚莊王韜光養晦、迷惑敵人之計,不可謂不高明。

楚莊王背後有強大的楚國作為支撐,隻要他本人勵精圖治,自然成為其他國家的首要敵人,因此他的韜光養晦是為了讓其他諸侯以及國內的逢迎拍馬之徒以為他不過是個貪圖享樂之徒,以安其心;但是如果作為一個弱者,想擊敗對手贏得競爭比較困難,甚至會惹來殺身之禍,迷惑對手的目的就是為了自保,讓對方以為自己無能而喪失警惕。

當年日本將軍足利一滿為了防止小鬆天皇的後人重新奪得大權,把年少的一休送去做和尚,以斷絕他掌握軍權的可能性,一休得以保全性命。南唐後主李煜被宋太祖趙匡胤俘虜後,文人習性,免不了作幾首詞,發幾句牢騷,結果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雖然名動千古,但就是這幾句牢騷讓趙匡胤知道他心存不滿,為了斷絕後患,於是派人逼迫李煜服下了毒藥,李煜這就是不懂得迷惑敵人以自保的後果。李煜是個出色的文人,但不是一個好的皇帝,他隻有文采風流而無治國手段,又不懂得自保,最後死於非命,蜀後主劉禪可以說與李煜出身類似,都是沒有治國的能力終導致亡國,但是劉禪懂得自毀,讓司馬昭以為他不過是個無知且目光短淺的人,對他放鬆了警惕,認為留他在身邊也不會有危險,於是最後能夠安享晚年。李煜和劉禪相同的經曆,不同的下場,就更好地說明了迷惑對手的作用。

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麵未變,然而局勢已然悄悄發生了改變,三國國力對比已經不再能夠保持微妙的平衡,最後決戰魏國統一中原之勢已現端倪,勢不可擋。

單說蜀國,自從丞相諸葛亮死去,留下遺命,由費禕和蔣琬輔政。費禕和蔣琬自知能力較諸葛亮相差太遠,於是蕭規曹隨,遵照諸葛亮在世時候的各項方針政策,發展農業,也不輕易用兵,倒也維持了蜀國的穩定局麵。

但好景不長,等到費禕和蔣琬之後,薑維一心繼承諸葛亮的遺誌希望恢複漢室,於是頻繁對魏用兵,可是他沒能認清當時的政治形勢,蜀國無論在國力或是兵力又或者是人才方麵,都不是魏國的對手。對魏用兵沒有取得任何成效,反而極大地消耗了蜀國的人力物力,導致蜀國更加積弱。

薑維雖然掌握了蜀漢的軍權,但是他把精力都放在對魏作戰上,疏忽了蜀國的內政。一個叫黃皓的宦官趁機博得了劉禪的信任,掌握了蜀國的內政大權。他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將劉禪玩弄於股掌之間,後來,他又將觸手伸向薑維,薑維害怕被害,自請到偏僻之地以避禍,黃皓於是更加肆無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