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端正了思想,再來談升職加薪(1)(1 / 3)

打工仔的身,也要有老板的心

明確的認識決定一個人前進的方向,如果沒有明確的認識,即使再努力,再刻苦,也猶如黑夜之中行舟,到達不了成功的彼岸。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身邊的朋友、同事,麵無表情,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地工作。他們常常認為自己就是一個打工仔,隻要每天做好老板分配給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無須為公司的未來著想,因為這是老板的事兒;無須去發明創新,因為這是其他同事的事兒;無須加班加點,因為這樣做的人都是傻子……有這種想法的人隻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得過且過,久而久之,變得懶散,無目標,無效率。這種員工隻能處在員工的最底層,並不是其他的同事將他排擠在一邊,而是他自己,也不是老板看不起他,而是他寧願做扶不起的阿鬥。

要想在公司升職加薪比別人快,那麼首先在你的腦海中別將自己當作打工仔,而要將自己當作這個企業的一分子,自己做好工作就是為自己創造價值。正如那句話:公司利益最大化,自己利益才能最大化。如果公司掙10萬,你能夠獲得1萬,那麼公司掙了1000萬,你就可能獲得100萬。

如果公司掙了1萬,你就別夢想獲得10萬,公司掙了100萬,你就別夢想獲得1000萬。如果一直將自己當作公司的旁觀者,那麼你就不可能很好地融入企業,更不可能全心全意去為公司服務,每當公司有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你的時候,你總是想反正是公司的事兒,又不是我個人的,幹好與幹不好都一樣,這樣下去你就不可能盡心盡力去工作,更不要說高效率了。很多時候因為有這種想法,最終導致將事情辦砸了,以後公司還有可能將重要任務交給你嗎?那麼你就不可能成為公司有用的人,沒有用就沒有價值,沒有價值,那麼你在公司存在的意義就等於零。

在一個企業裏麵要想升職加薪,首先從思想上要主動,要積極進取,否則即使你想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也是很困難的。我們就拿“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故事來說吧。

有個出家的小和尚來到一座寺院,寺院的住持安排給小和尚的任務就是每天到寺院的鍾樓撞鍾。小和尚一聽這活兒簡單,於是欣然接受了。剛開始的時候小和尚撞鍾很認真,可是半年之後他覺得這個活兒太單調,太無趣了,於是開始名副其實地“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住持發現了小和尚的異樣後,便讓小和尚從今天起別再撞鍾了,而是去寺院的後廚挑水劈柴。小和尚有些不解便問住持:“是我撞鍾不夠準時,還是不夠響亮?”老和尚語重心長地說:“你撞的鍾聲夠響亮,但是透露出的是空泛、疲憊,絲毫沒有感召力。你沒有理解撞鍾的含義,僅僅把撞鍾當作撞鍾,所以你沒有真正地去用心撞鍾。鍾聲不僅是寺院裏作息的準繩,更是喚醒迷途中人們的利器,所以,鍾聲要洪亮、圓潤、厚重、深沉、悠遠。但你心中無鍾,即為心中無佛,如此之人何以勝任撞鍾之職?”小和尚聽了慚愧地低下頭,轉身去後廚挑水劈柴去了。

可見,並非隻是撞鍾這麼簡單,撞鍾隻是表麵現象,而它還有深層次的意義,那就是教化迷途眾生。隻有理解這種深層次意義的“和尚”才能撞出真正的“鍾聲”,才能起到撞鍾的作用。

作為一名在職場上的人,在工作中同樣要明白你工作的真正含義,工作是表麵的,工作之後也許是為了養家糊口,也許是為了創業積攢經驗,或者是為了升職加薪,無論為了哪一種目的,你都必須要清楚,否則你不可能幹出業績,很可能被貶去“挑水劈柴”。

我的一個好朋友最近的一次經曆對我觸動很大。他叫張超,與北漂的大多數人一樣,隨著房價的上漲,不斷向北京邊緣地帶退縮。每天天還沒有亮的時候,就得起床坐公交,趕地鐵,再坐公交,再步行到達公司。進入公司之後,他還沒有完全清醒過來,就緊張地進入工作狀態。上午約好了客戶,可是因為沒有提前對客戶進行了解,結果聊得驢唇不對馬嘴,這個單子黃了。張超心情很鬱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安排自己的工作。就這樣坐著……下午的時候,張超記起了應該約一下明天需要見麵的客戶,於是,他撥通了電話,誰曾想到第一個電話就被拒絕了,張超上午的鬱悶勁還沒有消去,此刻更加鬱悶。於是他沒有了再打下一個電話的勇氣。他上網隨意瀏覽起網頁……一看距離下班不到一個小時了,他在心裏規劃著,晚上吃什麼?能不能擠上地鐵?下班的時刻剛到,他第一個衝到打卡機前,打卡回家。這一天的工作就結束了!

一天如此,一月如此,一年如此……張超就這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當時我們幾個朋友了解到張超的情況,都勸他振作精神,樹立目標,可是他聽不進去,他還說我們就是一個小小的打工仔,幹一天算一天,考慮那麼多幹什麼?張超也從不學習,不僅懶惰,思想消極,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也從來不反省自己每天都做了些什麼,有哪些經驗和教訓;更不願意去分析和研究競爭對手;當客戶拒絕的時候,他也不去分析客戶為什麼拒絕……月底了張超隻能拿到少得可憐的底薪,提成為零。張超責怪公司管理考核製度不公平,又責怪公司的產品不好……最後丟下一句話: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就將老板炒魷魚了。在這家公司不順利,去其他的公司也是如此。兩年不到換了三四家公司,最後依然是一窮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