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樹開花”是個成語,比喻非常罕見或者難以實現的事情,這個成語的意思就來自鐵樹難得開化的現象,民間甚至有“鐵樹開化,啞巴說話”、“千年鐵樹開了花”等俗諺,這些都說明了鐵樹開化的困度成度,可是鐵樹為什麼難開化呢?
其實,鐵樹並不是在哪兒都難開化的,在熱帶,生長10年之後的鐵樹就能年年開化,在亞熱帶,鐵樹也會隔一兩年就開一次花的,隻是到了我國北方,鐵樹才極難開化。原來,鐵樹開化具有極強的地域性,鐵樹適應熱帶氣候,養成了喜歡濕熱,喜愛陽光的習性。我國北方氣候寒冷,降雨量少,鐵樹生長速度慢,又難得遇到適合開化的氣候,所以在北方,鐵樹開化就變得困難了。
植物是自然的重要組成,給人類提供食物,也給人類以美的感受,並且還有很多學問,在等待我們去探索,去發現。
一、為什麼大多數水果是圓球形?
現在市麵上賣的水果品種十分豐富,桃子、蘋果、梨子、李子……如果你善於觀察,就會發現它們都近似圓球形。
為什麼大多數水果都是圓球形呢?
一般認為,圓球形水果比較能忍受風吹雨打。因為外表形狀是圓球形的,所承受的風吹和雨打的力量比較小;另外,圓球形的水果表麵積小,水果表麵的蒸發量也就小,水分散失少,有利於水果果實的生長發育;再者,表麵積小使得害蟲的立足之處也少了,得病機會少了,成活率就高。相反,如果水果長成正方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狀,水果表麵積大,就會受到較大的風和雨的作用力;就會散失較多的水分;就會受到較多害蟲的侵襲。這樣,它的成活率就低。
圓球形水果長大成熟的多,其他形狀的水果死去的多。長期這樣,其他形狀的水果被淘汰了,保留下來的水果都是圓球形。這是自然界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正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二、水果也男女有別?
你相信嗎,水果也有“雌”、“雄”之分,而“雌”水果的味道比“雄”水果更勝一籌。若選擇“雌”水果吃,就更能感到味道的甜美。
橘子底部的橘蒂(底部正中的圓點)大者為“雌”,小者為“雄”。“雌”橘個兒略大,皮薄,核小且少,汁甘可口;而“雄”果略小,皮厚,核多,味帶酸。
荔枝殼上端有刺呈尖狀者為“雌”,殼薄,核小,汁水豐富且甜;而刺呈圓狀者為“雄”。“雄”荔枝殼略厚,核稍大,汁水不如“雌”荔枝多,且味淡。
“雌”,的蘋果蒂略大,“雄”的蘋果蒂略小。“雌”蘋果皮薄,汁水多,味甜爽口;而“雄”蘋果則皮厚,汁水少,味道也差些。
“雌”梨蒂略小,核也小,肉質細嫩;反之,“雄”梨蒂稍大,核也大,肉質不如“雌”梨細嫩。
三、無籽西瓜是如何種出來的?
西瓜裏總是含有一大堆種子,吃的時候,要把它吐出來。現在,人們已培育出沒有籽(實際上是有籽的,不過種子還沒有發育)而又多汁甜脆的西瓜。
這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結果。原來在自然界裏,植物的體細胞的染色體數通常隻為性細胞的二倍(性細胞的染色體數稱為單倍),所以叫做二倍體植物。隻有染色體為偶數倍的植物(如兩倍、四倍等)才能產生種子,普通西瓜是二倍體植物,染色體數是22個,配成11對,所以能傳宗接代。
除了極大多數需要開花結籽傳宗接代的植物以外,自然界也有一些隻結果實不結籽的植物。人們對這些不結籽的植物進行了觀察研究,發現它們多半是三倍體植物。所謂三倍體,就是它們的體細胞(根、莖、葉等器官的細胞)的染色體數,為性細胞(花粉和卵細胞)的三倍。
研究發現,有些植物在環境條件劇烈變化下,會發生突變,能使體細胞的染色體加倍,現在人們常用一種生物堿——秋水仙素溶液來處理植物的種子,就能培育出多倍體植物。
無籽西瓜就是三倍體植物,它的染色體數是33個,當細胞分裂時,染色體分配不平衡,就造成了嚴重的不孕,結不出種子來,所以果實裏絕大部分是無籽的。
為了培育三倍體西瓜,人們首先用0.01%~0.4%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普通西瓜的種子,或者塗抹它的幼芽,來獲得四倍體的西瓜植株的種子。然後種下四倍體西瓜種子,用普通西瓜作父本,四倍體西瓜作母本,進行雜交,這樣就獲得了三倍體西瓜種子。用三倍體西瓜種子種植,還不會產生出無籽西瓜。因為三倍體植株上雄花的花粉已失去了機能,沒有受精的能力,必須把普通二倍體西瓜的花粉授到三倍體植株的雌花上,才能長出無籽西瓜。所以我們在瓜田裏看到,三倍體西瓜和二倍體西瓜混種,有利於昆蟲傳粉。
四、含羞草為什麼會“害羞”?
含羞草是一種豆科草本植物。它白天張開如羽毛一樣的葉子,等到晚上就會自動合上。有趣的是你在白天輕輕碰它一下,它的葉子就像害了羞一樣,悄悄合攏起來。你碰得輕,它動得慢,一部分葉子合起來;你碰得重,它動得快,在不到10秒鍾的時間裏,所有的葉子都會合攏起來,而且葉柄也跟著下垂,就像一個羞羞答答的少女,所以人們管它叫“含羞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