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三年(1640年)秋冬,在商洛山區藏匿已久的李自成做出了一個拚死向河南突圍的軍事動作。『可*樂*言*情*首*發(www.klxsw.com)』李自成這一步棋歪打正著。

當時,河南的民生,餓殍滿地,民不聊生。日子過不下去了,再善良的百姓也要起奸盜之心。於是,河南全境各種吃大戶的土寇勢力如久旱的蝗蟲,蓬蓬勃勃地興起。當時,僅黃河南岸的數百裏地區,公開扯出了旗號的土寇營盤便有近百處。其中,例如老當當、一鬥穀、宋江、一條龍、袁老山、張判子等,小袁營、瓦罐子、李好等憑柵結寨的土寇均是蟻聚達數千至數萬人以上的大股。

李自成的聲名在明末眾多的造反明星之中早已飆升到了排行榜的首位,遊民們對於李自成其人,如雷貫耳,如魔王法師降臨塵世。所以,李自成隻要走進河南省境內,他的明星效應立即被神奇地放大了。

李自成初入河南的原始班底不過千人。於是,李自成命令老營士兵一邊走,一邊扯起嗓子大喊:造反大師李自成來河南境內招兵買馬啦!不一會兒,李自成的腚後便聚起了從河南各地趕來歸附的饑民達數萬人。

此番李自成殺入河南,另有一個很大的收獲,便是爭取到了牛金星、李岩、宋獻策等數位有頭腦的文人入夥,這是李自成的眼界與思想觀念發生重大改變的一個重要時期。

李岩,名信,河南懷慶府河內縣人。三叔李精白在開封、杞縣做糧油行生意。三叔無子,李岩自幼過繼在三叔李精白名下為子。過去傳說李岩為河南杞縣兵部尚書李精白之子,這顯然誤會了。兵部尚書李精白的兩個兒子,一個早亡,另一個是剿匪專家,跟農民軍是貓與老鼠的天敵。李岩為崇禎年間的縣學生員。李岩的武藝出自於家傳,又喜歡動腦筋,所以,入夥到李自成的隊伍後,一度頗見用於李自成。

牛金星則為河南寶豐縣人,舉人出身。起初,牛金星的家居日子過得頗為閑逸。後來,牛金星與兒女親家進士王士俊反目成仇。王士俊串通寶豐縣知縣石可勵陷害他,牛金星被送到河南盧氏縣去充軍服役。所以,牛金星的入夥,具有一種逼上梁山的性質。

宋獻策是牛金星的朋友,這個人是一個江湖術士。人長得奇矮,身長不過三尺,馬臉,右足跛行,軍中戲稱為“宋孩兒”。其實,他整個人的形象活脫脫一個瘸腿武大郎罷了。宋獻策是牛金星介紹入夥的,李自成對他一見如故。以後,貓頭鷹臉的李自成便常常把三寸皮丁宋獻策攜帶身旁。有宋獻策這樣一個“瘸腿武大郎”作為自己的參照物,李自成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牛、李、宋三條光棍兒的強項似乎都集中在輿論導向,這卻填補了李自成部隊的一個空白點,所以意義重大。

李岩的標誌性口號是:“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求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小都歡悅。”與之配套者,還搞了一個“均田免糧”的土地政策。田地在中國農民的心目中,那是跟老祖宗同等重要的一件東西。有田分,還不用交公糧?這個政策對於農民們的誘惑力太大了。隻是當時,李自成根本沒有樹立“以農為本,以糧為綱”的基本思想。李自成當時的首要任務是抓槍杆子、搶地盤。所以,所謂的“均田免糧”,大抵還是一種烏托邦式的政治口號。

牛金星的建設性意見為:“據中原,取天下,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這些大道理說來容易,做來難。僅舉賑饑民一項來說,李自成即便是在經營陝西根據地的期間,他解決軍政龐大開支的一個有效措施,也主要依靠於崇禎十六年(1643年)十月實施的《掠金令》。李自成用法律形式規定了各級鄉紳官員的助餉額數為“九卿五萬,中丞三萬,監司萬兩,州縣長吏半之”。而追餉經常佐以刑罰。這樣,追餉便成為了維持軍政正常運轉的一項基本國策。

有鑒於此,李自成對於自己通過拷掠籌得的一點財物,其實是十分愛惜的。所以,後來,李自成除了會在拿下大的城池,開一個宣判大會,殺一批官員,現場拿出一點米穀錢物來賑濟災民,這是作秀必需的成本。平常的時候,他也不敢隨便拿出錢來可憐那些賑不勝賑的饑民。

宋獻策的突出貢獻,就是把流傳已久的“十八子主神器”之讖語,巧妙地與李自成聯係在了一起。宋獻策口口聲聲地宣稱:將來的李自成可以坐天下,這是天意,不可違背。這樣的話說到了李自成的心坎上。後來,李自成便一直把宋獻策引以為自己人生的一個知己。

在牛、李、宋三條光棍兒的引誘下,李自成迷霧頓開地產生了稱王稱霸的思想。於是,李自成正式向三軍將士宣布:咱李自成的綽號,從今兒個起,由“闖將”改正為“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