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每年以數千億美元的預算投入軍事並不是偶然。因為他們知道,沒有軍事的強大,就不會有世界其它地區的控製權,就不能得到商業利益。以中國台灣為例,如果美國軍事力量不是世界第一,它根本就沒有資格在台灣問題上與中國作對,台灣也不會每年花巨額美元購買它的淘汰武器。
不僅在台灣,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美國能夠“利益均沾”,是軍事力量強大所帶來的發言權。同樣,如果中國軍事力量強大起來,那麼美國對台灣的影響力就不會那麼大,台灣也就不會購買他們的軍火。那樣的話,中國收複台灣和收複香港的難易程度將沒有什麼區別,日本也不敢爭奪中國釣魚島,東南亞國家更不敢侵略中國南海領土領海。
軍事力量強大是中國外交的基石。中國能不能在國際上維護自己的利益,隻靠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否則辯論將是國際最熱門的學科。沒有軍事力量的崛起,發展起來的經濟命脈也掌握在別人手裏,經濟安全也得不到保證,隨時可能被敵對勢力扼殺。
日本早已認識到軍事崛起對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斷借口中國威脅論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最近美國要求日本退出伊朗石油開發就是很明顯的例子。被美軍控製的日本要獨立自主都不能,還能成為世界強國嗎?無論是爭奪世界市場還是資源,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就沒有發言權。
中國在經濟發展中,更應該注重軍事力量的優先崛起。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中國的政治經濟影響能力是極端有限的,即使做了聯合國的老大,也連自己的台灣都收複不了,勢力出不了太平洋,國家海洋運輸經濟命脈都掐在別人手裏了,談何與別人爭高低?中國要崛起,就必須以軍事崛起撐腰,否則中國永遠是二流國家。
國防大學教授劉明福大校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指出,中國要想和平崛起,必須軍事崛起。這是中國必須進行的安全投資、發展投資和崛起投資。中國必須具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即能夠有效維護和實現國家統一、遏製和打擊分裂勢力的力量,能在台灣海峽有效製止美國進行軍事幹預的力量。這種力量將迫使美國不敢為支持台獨勢力而去進行一場戰爭。中國軍事崛起,要使美國承擔不起以戰爭遏製中國的代價,不能做出以戰爭遏製中國的決策,從而把美國始終限製在和平遏製的限度之內。中國軍事崛起,對美國軍隊不是威脅,而是要免除美國軍隊對自己的威脅。
中國GDP已經躍居世界第二,這意味著與頭號強國的競爭成為中國發展的最大課題。中美對決,將成為全球政治、經濟、文化、資源合作與對抗的主導性力量。
隨著中國持續的崛起和美國在一場危機(金融危機)、兩場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的相對衰落,中美兩國以應對和解決共同麵臨的全球問題所形成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會越來越緊密。但中美競爭性戰略對手關係也會進一步突出,這是必然趨勢。從尼克鬆政府以來,美國對華始終采取兩手策略。一方麵,竭力融合中國,讓中國成為國際事務中負責任的參與者;另一方麵,運用分而治之的策略,繼續支持日本、印度、澳洲以及其它地區大國,製衡牽製中國。美國戰略專家們提出的中美聯盟、G2、中美國(Chimerica),都是為了把中國吸納到美國主導的國際體係中。
很多中國人有一種期待,就是希望美國不要把中國作為對手。譬如提出,中國奉行四不政策:不挑戰美國的霸主地位,不挑戰世界秩序,不把美國當做競爭對手和敵手,中國不是美國的威脅。中國就是要當美國的建設性戰略夥伴,就是要與美國合作、友好、雙贏共利。美國一些戰略家曾明確指出,美國是否防備一個國家,並不取決於這個國家的美好願望,而是取決於這個國家的力量和美國的全球戰略考慮。中國作為美國戰略競爭對手這個定位,是不以中國的意誌為轉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