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零 大廈將傾1(1 / 3)

自打八月一日大清對日宣戰,朝廷裏總算統一了口徑,開始著手準備應戰。可朝堂上的大佬們,有一個算一個,引經據典誇誇其談能說上個三五日不重複,真要應戰了,怎麼籌措糧餉,怎麼募集兵丁,又怎麼協調布防進攻,所有人都兩眼一抹黑。更何況,帝黨上下先前得罪了何紹明,現下唯一能指揮得動的也就是一部僅存的湘軍而已。

同治中興的重臣裏頭,也就老李一個人兒跟外國打過戰,老李又跟帝黨實在不對付,是以,這場戰事說白了,大部分的責任都落在老李一個人頭上了。宣戰當日,李鴻章先是為取得牙山大捷的葉誌超請了功,而後再次申飭入朝四大軍,加快行軍步伐,早日趕赴平壤駐防。跟光緒等人的躊躇滿誌不同,李鴻章琢磨的,還是先保平局,而後待局勢成對峙,再求談判。

這場戰事,大清打不起,北洋更打不起!連番催促之下,八月四日,衛汝貴和馬玉昆始至平壤。六日,左寶貴到。九日,豐升阿最後趕到。至此,四大軍的大部分兵力都集結於平壤了。四大軍共三十二營起,因有些營兵不足額,故合計僅一萬三千五百二十六人。再加上正在撤往平壤的葉誌超、聶世成,此時入朝各軍總計一萬八千餘人。

待得了準信兒,各部兵馬業已進駐平壤,李鴻章這才鬆了口氣。入朝四軍,可謂大清最後的精銳,將近兩萬人,跟小日本差不多了。按說,就算不能平定局勢,勉強維持個不勝不敗總可以吧?

朝廷、北洋都在忙碌著,何紹明的關東軍也沒閑著。到了八月下旬,何紹明總算跨國了鴨綠江,與進駐九連城的關東軍第二師會和了。本來按照光緒的意思,是打算讓關東軍入駐義州,為李鴻章把把後門。可李鴻章不這麼想。如今海路斷絕,糧餉補給全靠陸路,關東軍進駐義州,那就等於李鴻章將自個兒的命門全都交到何紹明手上了。他老李,精明了一輩子,再怎麼著,這點兒放人之心還是有的。是以,上了電文,說九連城乃奉天門戶,如今隻有兩營練軍駐防,實為不妥,敢請關東軍進駐雲雲。如今是北洋頂在最前頭,光緒再怎麼昏頭,翁同?再怎麼想著與李鴻章的齷齪,此刻倚重著人家,這點兒麵子還是得給的。一封電文,關東軍改道九連城,就地駐防。

臨時搭建的參謀部內,牆壁上掛著巨大的地圖,中間擺放著縮小比例的沙盤。電報機之聲滴滴答答不絕於耳,參謀們不停地往來發放著文件。人來人往,進進出出,看似雜亂卻井然有序。每個人仿佛一個零件一般,精確地工作著。

何紹明沒有為自個兒擁有一個遠超現在的參謀係統而沾沾自喜,此刻他正皺著眉頭,盯著電文反複地看著。“一派胡言!先戰成歡,再戰牙山,現如今又回到平壤整修,沒聽說過打勝仗還能一路朝北退的。”何紹明輕蔑一笑,甩手將電文扔了出去。

牙山大捷,明顯就是葉誌超虛報戰功。明眼人一眼就能瞧出不對來,可朝廷上下,包括精明一世的李鴻章,這會兒仿佛都成了傻子一般,就是看不出來,反而頻頻嘉獎葉誌超。這裏麵的彎彎繞,略一琢磨就能知道個大概。左右戰事已起,再追究這個隻會令自個兒更加喪氣,反倒不如裝了傻子。若是連這麼點虛妄的信心都沒有了,那朝廷與北洋還能剩下什麼?

秦俊生嗤笑一聲,撿起電文,交給身後的參謀叫其歸檔,隨後笑道:“大帥,您這不是明知故問麼。那位葉軍門什麼德行,咱們幾年前就心裏有數了,犯得著這會兒跟他置氣?再說了,北洋吃癟,不正是您樂於看到,並且算計了好多年的事兒麼?”

從平壤一路到九連城,入朝增援的四大軍,何紹明都陸續與之相會過。軍容不整、士氣憊懶,軍械物資還算充足,隻是何紹明琢磨不明白,差了不小口徑的步槍子彈,怎麼通用。這樣的軍隊增援平壤,再加上葉誌超那個主帥在那兒,跟去送死有什麼兩樣?多少次,何紹明想對著迎麵開過去的隊伍喊道,回去吧,這是條死路。張張嘴,卻始終說不出口。即便是這會兒,除了關東軍上下,也沒有多少人願意相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