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二 對峙(二)(2 / 2)

幾海裏之外,薩鎮冰舉著望遠鏡,冷哼一聲道:“英國主子還真來給小日本做主了……瞧瞧我看到了什麼……吉野,浪速!還真是冤家路窄啊。”

“哼!就差了秋津州……三年了,這恩怨也是到了該了結的時候了!”回答他的,是北海艦隊副司令長官葉祖圭。兩人都是北洋水師出身,三年前水師覆滅,提督丁汝昌自殺,日人盡收戰艦,隻允康濟載著北洋軍官扶棺而行的仇,至今曆曆在目。此刻仇人見麵,當真是分外眼紅。

身後一名年輕的參謀提醒道:“兩位長官,北京並沒有授權開戰,是不是……”

薩鎮冰瞪了一眼,道:“你懂什麼?沒開戰,那對馬海戰的捷報是哪兒來的?大總統隻說現階段不宜過分刺激英國而已……至於日本,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對馬海戰之後,北海艦隊以大同江口的鎮南浦為基地,四處出擊,一個任務是封鎖對馬海峽,另一個,就是搜尋、摧毀殘餘的日本聯合艦隊。從7.28之後,中日兩國就是你死我活,不死不休的境地。隻要取得了優勢的製海權,就等於贏得了戰爭。

至於什麼國際法,都是狗屁!用大總統的話來講,那玩意是強者給弱者製定的遊戲規則。而共和國要想崛起,頭一條就得破壞規則。而後打贏了戰爭,才能參與製定規則。

而根據北京的明確指示,北海艦隊所製定的策略,就是對英國人護航的日本運輸編隊放行,一旦發現日本戰艦,必須予以摧毀!這就等於是給小日本在放血!一方麵讓日本陸軍得到一定給養,讓其看到希望;另一方麵,摧毀其海軍體係,完全將製海權掌握在手中,這就等於已經扼住了日本人的補給線,隨時都可以完全將其封鎖。

如此一來,朝鮮對於日本來說更像是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而以日本人豪賭的天性,必然會為朝鮮流更多的血!

葉祖圭向薩鎮冰投去一個詢問的眼神,而後深吸一口氣,激動道:“準備戰鬥!全艦隊成縱隊前進,一旦進入有效射程,全炮射擊,消滅日本海軍!”

這場三年前甲午戰爭的延續,不僅僅是兩國氣運的此消彼長,更是整個東亞乃至世界政治版圖變動的濫觴!這麼複雜的事情,即便不能全明白,作為參與者的薩鎮冰、葉祖圭二人也多少能感覺到一點苗頭。

每天隨著補給船過來的報紙,上頭滿是各國的呼籲與斡旋。語氣誠懇者有之,色厲內荏者有之,著急上火甚至打出底牌的更是不少。這些列強的發言人,無一例外的是把新生的共和國擺在了同等的位置之上。也許隻當共和國是個潛在的對手。即便如此也就足夠了。大清國打開國門五十年,卑躬屈膝換來的卻是洋鬼子的不屑。新生共和國不過是一場對外戰爭,就贏得了起碼的尊重。

什麼國際地位、國力對比之類的他們不懂,但隻知道一樣。起碼,中國人麵對著洋鬼子可以挺起腰板了!

參謀提醒已經進入射程,薩鎮冰與葉祖圭幾乎同時睜開了眼睛。對視一眼,齊道:“開始吧!”

公元1897年8月16日,豐島海域的一聲炮響,仿佛預示著中日兩國長達三年之久的對峙即將結束。吉野沉沒!浪速沉沒!護航的英艦紅雀、射手幹脆拋下了商輪編隊,打了白旗,炮聲一響就脫離了交戰海域。年輕共和國對日戰爭意誌的堅決,已經毋庸置疑地呈現在世界麵前。即便是當今的世界老大——英國,也不能阻止共和國的腳步!

消息傳來,舉國沸騰,國際輿論嘩然一片。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再去關心日本人的死活,所有國家都在考慮一件事,共和國是否已經決議與英國發生衝突?一時間各種照會、探尋,乃至於私人訪問接踵而至,目標直指北京王府井總統府。

而就在這個風口浪尖上,何紹明卻攜妻帶子遊覽起了八達嶺長城。前方妻子兒女歡聲笑語,頻頻顧盼。何紹明卻隻是凝望著這一片錦繡河山、壯麗山河發證。

這一條逆天而行的道路走下來,至今還滿是荊棘無比艱辛。每一步都是心機算計,逼得自己把全部的智慧本事全都拿出來。回首往事,自己前世不過是一個辦公室白領。想的不過是每月還完房貸還能剩多少工資,又需要貸款多少才能買上一輛車,又或者怎麼跟老婆找機會浪漫一把……

如今走到這步,著實不易!若非這條路太有誘惑力,何至於自己搭上身家性命,賭上一國氣運,去博這一場?

正所謂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