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奶不能空腹喝嗎
有人說空腹喝牛奶會把蛋白質當作能量白白消耗掉,實際上牛奶中含有約4.5%的乳糖,它屬於碳水化合物,會優先分解提供所需能量節約蛋白質;此外牛奶中還含有3%左右的脂肪,也能起到供應能量的作用。因此空腹喝奶並不會造成蛋白質的浪費。
不滿一歲的嬰兒都可以空腹喝奶而吸收營養,證明奶中的營養物質十分全麵,可以為人體充分利用。即便消化率略有降低,在來不及吃早飯時,空腹飲奶仍然比一個早上完全不吃東西更有利於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喝牛奶後有腹脹、腹瀉問題,那麼的確不宜空腹大量飲奶,還是吃些澱粉類食物之後再少量多次地喝牛奶為好,同時建議最好能飲用酸奶。
在20年前,專家們提出不能空腹喝牛奶,是因為當時國人很少有喝牛奶的機會,一旦斷了母乳,基本上就見不到奶製品的麵。長期不接觸奶製品,導致人體發生“乳糖不耐”,一喝奶就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如果喝得太急,特別是空腹喝奶,症狀就會更加嚴重。
然而時代不同了,飲食生活也變了。現在很多孩子和年輕人從小就經常喝牛奶、酸奶,吃冰淇淋甚至奶酪,消化牛奶中乳糖的能力很強,即便空腹喝牛奶,也沒什麼不舒服的感覺。那麼,所謂“空腹不能喝奶”的說法,也該改一改了,至少要加個前提,不能一概而論。
(2)牛奶不能和果汁一起喝嗎
很多人堅信,牛奶加果汁會發生沉澱,所以這兩種東西不能一起喝。
實際上,遇酸沉澱是牛奶中“酪蛋白”的基本性質,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對成年人來說,牛奶沉澱並不影響消化。即便不和果汁一起喝,在胃裏麵遇到胃酸也會沉澱。
如果說牛奶發生沉澱就不能消化,那麼人也就不能吃酸奶和奶酪了!酸奶的凝凍就是牛奶蛋白質受乳酸作用沉澱的結果;奶酪的凝塊要比果汁和牛奶的沉澱更硬更大!
牛奶和水果一起製作的各種甜品在國外已經流行幾百年,沒有發現因此發生不消化問題。甚至市場上還有很多“果汁奶”、“水果酸奶”、“牛奶果凍”之類的產品出售,如果人體都不能消化,它們是不是該被取締了?
隻是要注意,柿子、葡萄、石榴等澀味水果含單寧過高,與蛋白質結合之後,會降低牛奶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引起疾病。
(3)牛奶不能和茶、咖啡、巧克力一起喝嗎
這種說法的理由是:茶、咖啡和巧克力中的草酸、單寧等成分可能與牛奶中的鈣發生沉澱反應影響吸收。
有學者指出,即使不與牛奶同時飲用,這些物質進入體內後也可能與礦物質發生沉澱反應,與是否和牛奶同時飲用無關。甚至有人認為,牛奶或豆腐與草酸等在消化道內發生沉澱,反而可以保護人體,減少患結石的危險。
此外,牛奶中的鈣吸收率略有降低並不值得煩惱。隻要更多地飲用牛奶,就可以彌補損失的少量鈣質。如果因為這些原因減少喝奶的量,得到的鈣反而更少。與其因此少喝牛奶,還不如少喝點咖啡,或者改飲單寧含量比較低的綠茶。
實際上,西方人經常食用牛奶巧克力,喝加牛奶的咖啡;蒙古人、西藏居民都有喝奶茶的習慣,也並未給他們帶來營養缺乏病,更沒有影響其體格發育。
(4)牛奶不能加糖喝嗎
有很多書上說,牛奶加上糖會產生“果糖基賴氨酸”,影響氨基酸的吸收,這是一種多慮。
牛奶中富含賴氨酸,與糖一起加熱會發生“羰氨褐變反應”,過程中有可能產生這種物質,使賴氨酸失去生物活性。但一定要記得,這種反應僅在高溫和長時間加熱的條件下發生,而且與加不加白糖無關。因為,牛奶本身含有大量的乳糖,而乳糖比白糖還容易發生這種褐變反應。
如果不相信的話,不妨自己做個試驗:把牛奶放進高壓鍋裏,不加糖,高壓40分鍾,然後拿出來,和新鮮牛奶作對照。很顯然,高壓後的牛奶顏色變得有點暗,甚至會發淡褐色。這時候,賴氨酸便會部分損失了。
可是,如果我們平日煮沸牛奶,隻有一兩分鍾的沸騰時間,也不可能用高溫高壓。所以,根本不會發生什麼賴氨酸損失的問題。
如果僅僅在牛奶中加白糖,不加熱的話,更不可能發生這個反應。所以完全可以放心地加糖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