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世界是平的(1 / 2)

當你仰視天空時,什麼都比你高,你會自卑;當你俯視大地時,什麼都比你低,你會自傲。如果放寬視野,將天地萬物一覽無餘,這時,你才會心平氣和、不卑不亢地去對待這個世界,對待你自己。

有一次,法國著名作家貝爾納說了一句俏皮話,朋友們聽得一個個捧腹大笑。其中有一個朋友十分佩服貝爾納的才華和為人,於是,他借機恭維貝爾納說:“啊,隻有你才能說出如此妙不可言的話來。”

貝爾納笑笑,坦率地回答:“朋友,這句話是我剛剛從報紙上看來的。”

朋友驚訝地說:“是嗎?可你說得那麼自然,就像是發自你的內心一般。”

“你總算說對了一點,”貝爾納笑著說,“這原本就是一句妙不可言的話,我不過是把它權威化了而已。”

在普通人眼中,權威人物就像太陽一樣高高在上,一切榮譽與美好都歸於他們。他們光芒萬丈,這種光輝,常人仿佛永遠都不可企及。

曾有一個學生寫了一篇習作。老師將習作中的一段話用紅筆圈出,寫上批語,大致意思是此文別的部分寫得還不錯,唯獨紅筆圈出的那一段話文句不通、不知所雲。

學生告訴老師,那段話並非他的原創,而是從魯迅的一篇文章裏引用來的。老師將信將疑,拿起習作,把那段話翻來覆去念了又念,沉吟半晌,然後突然改口說:“嗯,寫得好。有深意!”

還有一件好氣又好笑的事。一次,學校開展作文比賽,一個平時總拿冠軍的學生在那一次比賽中落榜了,他看了看其他得獎的文章,覺得寫得遠遠不如自己,於是找到評獎老師,想討一個說法。

評獎老師歎了一口氣說:“你這文章的確寫得不錯,可是,這並不是你的原創啊。抄襲不是一件光榮的事情,老師沒有把這件事揭發出來,是為你著想。”

學生聽了大吃一驚:“抄襲?我根本沒有抄襲,這是現場作文,我能抄誰的呢?”

老師卻淡淡地說:“你肯定是以前看過哪個作家的作品,印象深刻就把它背下來了。要不然,我看著這篇文章,怎麼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學生很不服氣,問老師:“那您說說,我抄了誰的文章?我一定要回去翻出來看看。”

老師一拍桌子說:“我想起來了,這是林語堂的一篇小散文,我以前一定看過。難怪會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

學生聽了在一旁苦笑,因為那時的他,根本還不曾讀過林語堂的散文。

其實,那些大人物在成名之前,不也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嗎?他們跟你我一樣,都要吃飯睡覺,都有喜怒哀樂,他們也需要老師的教導,也是在一點一滴的付出中逐漸得到成長的。

法國作家大仲馬年輕時是個碌碌無為的流浪漢。有一次,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他去找父親的朋友幫忙,謀求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

父親的朋友問他:“你會什麼?會算賬嗎?”“會法律嗎?”“曆史、地理、數學,任何一門都行,你會一點點嗎?”大仲馬都搖搖頭,說“不會”。

對於這樣一個人,父親的朋友想幫他都無可奈何,他隻好聳聳肩,跟大仲馬說:“那你先留下姓名和地址再說吧。”言下之意是,他已經盡力了,要給大仲馬找一份工作實在不容易。

沒想到,當大仲馬在紙上寫下他的姓名和地址時,父親的朋友高興地叫起來:“你的字寫得不賴嘛。既然能寫好字,你的文章應該也可以寫得不錯!”大仲馬正是這樣才開始寫作,並逐漸由一個默默無聞、不名一文的流浪漢,成為享譽法國文壇的大作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