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孔融這樣的天才最終為什麼得不到善終呢?那是由於孔融恃才氣傲,最後觸怒了曹操等權貴,所以年紀輕輕還沒有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就死了。而愚笨的人反倒能以勤補拙、成就大業。
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之後,他的名字很快傳遍了歐洲大陸,有些人卻妒忌這位發現者。一天,哥倫布參加西班牙一個貴人為他而設的宴會。那些妒忌他的人也都出席了。他們都是一些傲慢自負的人,迫不及待地要給哥倫布一個難堪,於是便向哥倫布說道:“你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大陸,那又有什麼了不起?我們不明白為什麼要對這件事大談特談。任何人都能穿過海洋航行,並且任何人也都能像你一樣有所發現。這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
哥倫布沒有回答。過了一會兒,他從碟子裏拿起一個雞蛋。對那一夥人說:“先生們,你們當中誰能把這個雞蛋豎直立起來?”
桌子四周的人一個一個地都試了試。結果,雞蛋傳一圈,誰也沒有成功,都說那是不可能的事。這時哥倫布拿起雞蛋,輕輕地將雞蛋的尖頭在桌子上磕了一下,把蛋皮稍稍碰破一點,雞蛋便直立在桌子上。然後,哥倫布說道:“先生們,還有什麼比這更簡單的事情嗎。”妒忌者們一個個麵麵相覷,說不出話來。以豎雞蛋這件事來說,哥倫布的辦法是愚笨的辦法,但這種愚笨的辦法卻是那些自稱為聰明的人所難以想到的。“以拙成巧”恰恰說明了這個世界上最普遍的辨證法。
以退為進相反相成
老板事必躬親,能幹的員工隻好袖手旁觀;一切由老板做主,則當老板忙不過來的時候,員工亦將無所適從。員工,如果刻意叫他如此,已經是被動,他反而偏不如此,或者馬馬虎虎,應付了事。這叫作“有意種花花不開”。
老板對員工施加壓力,員工可能有兩種不同的反應:一是對老板信心和向心都很充分,他會欣然接受;一是對老板信心和向心不足,他就會反抗或陽奉陰違。即使欣然接受,亦是推一下動一步,不夠自動。中國人善於感應,便是感他的心,使其產生內力,自己驅使他自己,因而充分自動。
朝三暮四
我們反對隻熱衷於形式而不重內容的形式主義,但形式並非無關緊要。形式適合內容時,可以促進內容的發展。好的形式是促銷之方。產品的外形、色彩、機理、包裝、品名,商場的購物環境、銷售辦法,都可以稱作為形式,變變它們,也會讓人感到“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莊子.齊物論》中有一則寓言,名曰“朝三暮四”。寓言雖短,卻能給老板極大啟發。
有個養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吃。有一天他對猴子說:“從今天起,早上給你們吃三升,晚上給你們吃四升,好不好?”眾猴大怒,呲牙咧嘴,表示不滿意,嫌少。養猴人又說:“既然你們不滿意,那麼咱們改改,早上給你們吃四升,晚上吃三升,你們總該滿意了吧。”猴子聽後大喜,一個個蹦起跳躍,發出嘻嘻的歡呼聲。
“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在實質上是一樣的並無增減,可是猴子的喜怒卻被支配著。這篇寓言主要諷刺那些玩弄手法欺騙人的伎倆,後來比喻常常變卦,反複無常。一個寓言可以有多種寓意。現在我們設想一個新的寓意:一樣的東西,改變一下外在形式,也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形式並非是無關緊要的表麵文章。
現實中任何事物都有內容和形式兩個側麵。隻有內容而無形式,或隻有形式而無內容的事物,在現實世界中是沒有的。同一內容往往可以有多種形式。例如同一題材,可以由小說、戲劇、電影、詩歌等多種文藝形式來反映;同是公有製的內容,可以由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合資企業、股份製企業等形式來表現。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依賴於內容。有什麼樣的內容,就有什麼樣與之相適應的形式。片麵地追求形式而忽視內容的形式主義不可取。寫文章雖詞藻華麗卻言之無物,作報告雖振振有詞卻空話連篇,生產產品雖包裝考究卻粗製濫造、假冒偽劣,經商雖誇誇其談卻辦不成一事,似繡花枕頭,均乃形式主義。有的企業不講究練內功,卻花錢買什麼金獎銀獎;有的企業不增實力,卻熱衷於擺場麵、圖熱鬧、搞慶典;有的企業產品越做越差,廣告卻越做越大。形式主義華而不實,淘空血本圖形式,形式主義害企業不淺。
但是,我們強調內容決定形式,反對形式主義,絕不是說形式無關緊要,不是說形式隻是消極、被動的東西。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又積極影響內容,對內容有巨大的反作用。形成適合內容時,可以促進內容的發展;當形式不適合於內容時,反而阻礙內容的發展。例如,如果把產品的內在質量、功能和結構當做內容,把產品的色彩、外形、機理、包裝當做形式,流行色彩、流行造型、流行材質表麵處理工藝,提高著產品的總體質量;而陳舊的形、色、質,醜陋粗俗的包裝又降低著產品的總體質量。19年不變的黑顏色和方形造型的美國福特汽車,在20世紀30年代被各種顏色和流線型的雪弗萊汽車所代替,便充分說明了形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