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一則著名的故事,事出《晉書》。在東晉時的江蘇宜興,有一個著名的強橫少年,名叫周處,由於他凶橫無比,人們又恨又怕,將他與當地山上吃人的猛虎與河裏凶殘的惡蚊相提並論,稱為“三害”。周處知道後,想改善自己的形象,主動去與鄉老商量,要殺猛虎和惡蚊。殺死了猛虎之後,他又下河去殺蚊,徒手與蛟龍搏鬥,沿江沉浮而下,三天三夜之後,血水把河麵都染紅了。人們以為周處死了,歡呼雀躍,誰知周處此時卻殺了蛟龍回到鄉裏。他滿懷高興,卻看到的是人們為他的死而慶賀的場麵。他於是決定改過自新,重新經商。
第二天,周處來到當時著名的文人陸機、陸雲兄弟家中,傾訴了他的苦悶,說:“我現在是十分痛恨以前所作所為,隻怕是自己年事蹉跎,改也來不及了!”陸雲就對他說:“古訓有言,早晨能認識真理,就是晚上死了,也無所遺憾。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沒有早晚的區別。一個人隻怕不立誌,哪裏有發奮經商而一事無成的道理?更何況你年華正茂,前途還很遠大!”周處聽了以後,回去潛心習武,刻苦讀書,各地聘書於是雪片般飛來。周處後來官至禦史中丞,成為國家的大將,在抵抗外族人的鬥爭中,以身殉國,成為一名英雄。
人總是人,都有要求完美的願望,但也有犯錯誤的“可能”。隻有犯了錯誤不知悔改才是恥辱。犯了錯誤能警醒並肯悔改,是對自己人格的交代,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
老板的人格尊嚴
一個人如果品格低下,即使有權有勢、金玉滿堂,即使人們表麵上不敢觸犯,背後也會嗤之以鼻的。可見,人格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具有一種特殊的力量。人們在生活中幾乎都有這樣的體會:兩個知識、才能和地位相近的人,如果一個人格高尚,另一個人格低下,那麼毫無疑問,人格高尚者會受到格外的尊重,而人格低下者,盡管我們不會否認他的知識、才能、地位和權力,但是決不會崇敬他。因此,一個老板要贏得人們的信賴、敬重,一方麵要靠知識和才能,另一方麵還要靠自己高尚的人格。
一個老板的人格是否高尚,既要依據客觀評判,也要靠主觀去錘煉。
第一,老板對他人要無傲態。交際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隻有尊重對方,才會受到對方的尊重。一個不尊重別人的人,永遠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這是真理。而不尊重別人,就是一種傲態。
因此,老板在實際生活中,不論是地位比自己低的,知識比自己少的,所負責的單位比自己單位小的任何人,都應以禮相待、以誠相處。不但要通過自己的學識、才能去影響別人,尤其還要注意通過自己的人格去獲得別人的尊重。
第二,在生活中既要尊重自己的人格,對人還不可無傲骨。所謂不可無傲骨,就是在交際場合中不可自輕自賤,而應自尊自重,不卑不亢。老板在交際場合中對地位比自己高,權力比自己大,所負責的單位比自己所在的單位名聲高的人,態度應該謙遜,但在人格上決不能顯得自卑自賤。京劇《法門寺》中有個叫賈桂的太監,劉和叫他坐下說話,他卻說:“奴婢站慣了。”這是一個自卑自殘的典型人物。
第三,不被“糖衣炮彈”打中。現在,許多老板在生活工作中,都很注意不受賄賂,警惕金錢美女的引誘,這是珍視自己的人格的突出表現。他們不但在交際場合中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而且也獲得了本單位的廣大群眾和員工的信任和尊重。然而,也有個別老板經受不住糖衣炮彈的襲擊,一見錢就比別人矮三分。這種人把自己的人格商品化了,因而他們在各種場合都會受到人們的輕視。在交際場合中能不能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對於老板來說,實質上是一個人生觀的問題。
一個老板,隻有具備偉大的人格,才能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贏得普遍的尊重,從而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和實現自身的價值。
切莫計較眼前利益
古人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人高於眾,眾必非之。麵對如此複雜的人際環境,有時能夠糊塗處事,方能立於不敗之地。這是道家的人生觀,也是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智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