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市場經濟以義取利(13)(3 / 3)

儒家的義利統一,不隻是以義取利,還要求以利行義。孔子的弟子子貢就是一個既“為富”又“為仁”的典型,陶朱公範蠡在19年間曾3次賺得千金財富,他就有兩次分散給貧窮的朋友和遠房兄弟,司馬遷讚揚他“富好仁德”(《史記·貨殖列傳》)。李嘉誠也正是將中國傳統儒家,“君子不器”的理念融入其經營管理之中,顯示出他報效祖國的赤子之情和老板的獨特風範。

20世紀50年代初,李嘉誠在親友資助下,辦起了長江塑膠廠。在他“處事識為先,預測是經營決策的前提”信條下,其企業開發出多種塑膠產品,在同類產品生產行業中奠定了“霸主”地位。此後,他又投資房地產和股票經營等,他將長江工業有限公司更名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逐漸成為海內外華人推崇的華人實業家。最為難能可貴的是,李嘉誠倡導香港各大公司與海外華人投資大陸,為內地的改革開放提供條件。他本人在香港和大陸投資占其總投資80%以上,海外投資還不到20%。

作為世界華人首富(《財富》雜誌的排名)的李嘉誠,個人生活上卻很儉樸,他曆來反對鋪張浪費。然而他對支持教育事業和發展殘疾人事業等卻慷慨大方,每一出手均不惜萬金。

早在1984年,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剛成立不久,李嘉誠就捐贈l00萬港元。

李嘉誠多次捐巨資幫助國內高校的建設,20世紀80年代初,他就捐資6億港元興修了享譽海內外的汕頭大學。前不久,他又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號召:來到“西南第一學府”四川大學,投資數千萬港元幫助建設四川大學研究生院,此舉讓四川大學師生感動不已。

此外,李嘉誠還為廣東潮州捐獻2100萬元,興建潮州、潮安兩家大醫院。每年提供20萬港元作為醫療福利基金經費,專門為窮困者提供醫療費用。在潮州,他捐贈了人民幣180多萬元,興建了10幢住宅,安排近300戶居民,他還捐巨款修建韓江大橋……李嘉誠說:“支持國家建設,造富蒼生,報效桑梓,這是我的夙願,是我應盡的天職!”

李嘉誠的高風亮節是老板“君子不器”的楷模,也足以讓那些惟利是圖不擇手段的“老板”汗顏羞愧。

最近幾年,環境惡化資源短缺,貧困問題加重,很多企業在滿足個體消費者方麵做得很出色,但他們的生產經營未必與廣大消費者與社會的長期利益一致。請看下麵各種批評:

漢堡包快餐店提供了可口的但不營養的食品,漢堡包脂肪太高,餐館出售的油煎食品與肉餡都含有過多的澱粉與脂肪。在出售時采用方便包裝,導致過多的包裝廢棄物,汙染了環境。

美國汽車業曆來為迎合公眾需要而提供各種類型汽車,但它卻導致了燃料的高消費,嚴重的汙染,更多的車禍。

軟飲料行業為了滿足公眾對方便的需要,增加了一次性使用的瓶子,這種一次性瓶子的使用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許多瓶子都不能進行還原或分解處理。於是瓶子常常被扔得滿地都是,嚴懲汙染了環境。

清潔劑與農藥業的使用,常常導致飲用水的不衛生,江湖河流受汙染、魚蝦死亡,破壞了自然界的再生係統。

上述情況表明,當今企業應我們樹立一種新的經營管理觀念。生產老板要讓自己企業的產品不僅滿足消費者的胃口,而且更應當關心自己的產品是否與社會的長遠利益相一致,使企業的價值要求與社會的利益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