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1 / 2)

那時候經濟上都很困難。幾乎沒有那家人家特別好,也沒有那家人家特別窮。偶爾張家生活上有接不上趟的時候,向李家借個三五塊錢,等丈夫發了工資或是自己做點零工結了工錢就還給對方。李家有了接濟不上的時候,也會向張家伸手借錢借米,甚至借油借鹽。大家都崇尚一種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處事理念,你家有難我家支援,相互關照,互相照應。雖然日子都過得緊緊巴巴的,但都能和睦相處,相安無事。

劉家老屋裏的人家很少有自己單獨的廚房。大多是在後廳的雜屋裏占個一席之地,三五戶人家甚至是七八戶人家把灶壘在一起,共一個廚房公用。裏麵是灶挨著灶,水缸挨著水缸,案板挨著案板。而且燒柴的燒煤的都有。一到了生火做飯的時候,滿屋裏煙霧成天,油鹽辣椒味嗆得人死。當然也熱鬧非凡。喊打醬油的,喊借味精的,喊撈飯的,喊洗菜的,喊擺碗筷吃飯的,喊缸裏麵沒水了快去擔水的……什麼樣的場麵都有。

吃飯的時候也很熱鬧,端一碗飯可以吃遍劉家老屋。你可以從張三家走到李四家,從上廳裏走到下廳裏,從樓上走到樓下。先嚐嚐東家的南瓜鹹不鹹,再嚐嚐西家的冬瓜淡不淡。誰都不會認為你是好吃,也不怕你會有什麼傳染病。有時候還可以邊吃飯邊聊天,東家長西家短的說個不停。

劉家老屋裏也沒有一家一戶是有自己獨立的廁所的。一個公共廁所裏有三個坑位,旁邊還擺了一排尿缸。那時候大小便是分開收存的,大便由環衛所的工人定時來掏,按重量發幾張肥票給你,聚集多了再拿著肥票到環衛所去兌錢,然後按人口多少三一三十一的分到每家每戶。尿也有鄉下人不定時的來收。隻要一路上不斷地吆喝“有尿賣啵!”那家尿缸裏尿滿了的人家馬上就會出來說:“有!”於是相互討價還價一番,最後以三毛五毛一桶成交。

大屋裏人多廁少一直是個比較突出的矛盾。雖說也有三個坑位,可以同時進去三個男的或是同時進去三個女的,但卻不能同時進去一個男的和一個女的。如果是解小手還快點,也等不了多久。但要是碰到解大手又屙樁篙屎的,那真是人都急得死。又隻有一張小門出進,又不知道廁所裏麵是否有人,或者是男是女。因此每次到廁所去方便時,必須先站在門口報告一聲:“有人沒有?”如果女的聽到女的喊“有!”或者男的聽到男的喊“有!”那就可以進去。如果是女的聽到男的喊“有!”或者是男的聽到女的喊“有!”那就不能進去。當然,如果是男的聽到三個男的同時喊“有!”或者是女的聽到三個女的同時喊“有!”這時也不能進去。劉家老屋的人把這種情況叫做“客滿”。但無論上廁所的人怎樣尊守“報告”製度,也難免會有出錯的時候。每每這時,進錯了的人就會紅著臉說一聲“不好意思!”或者是“對不起!”然後就象沒事兒一樣等對方出來,然後再自己進去。廁所文化也別有一番韻味。由於人多廁少,所以門就經常被人踢壞,衛生上也不敢恭維,於是有好心人就用毛筆在門上寫了幾行字:“屙屎不要急,隻可從容的,莫把門踢壞,衛生大家的。”在裏麵如廁時,牆上也有人寫了一首打油詩:“腳踩兩隻船,手裏拿張票,先打機關槍,然後開石炮。”而到了晚上,除了要解大手,一般人是不上公共廁所的。多數人家是在床角落裏放一隻馬桶,或是準備一隻尿麵盆,到了要方便的時候就到床後麵去衝一泡。第二天早上起來後就把它倒到自家的那個尿缸裏去,然後再把那馬桶或是尿麵盆洗幹淨,又放回到床後麵去。就這樣周而複始,以至無窮。那樣的好處是比較方便,不足之處是那種味道確實叫人有點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