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行業肯定該到洗牌的時候了,因為已經連續10年在高速增長。過去好多公司是借著行業的春風,內功練得並不是很好,一旦資本市場出現問題,那麼隻有倒閉或者被並購。行業不可能永遠容納今天幾千家賣家的數量,因為零售行業的發展趨勢,就是越來越集中。
但是,京東得看到,在未來電子商務依然將呈現較大規模的增長趨勢。在經曆了前兩年網購用戶迅速增長後,中國網購市場目前正在轉型升級。現在電子商務和傳統連鎖店幾乎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得益於信息技術和物聯網,電子商務能夠在零售業中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關於平台發展判斷,我相信所有合作夥伴都是存在著多種關係,而京東有京東的價值,京東走的是純電子商務模式。京東商城屬於自主經營模式,獲利的根源在於能夠為各個合作夥伴帶來供應鏈服務。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包裝、市場營銷、品牌推廣,這是大部分品牌廠商需要做的。而京東商城要做的就是幫廠家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從工廠的大門傳遞到消費者的大門。
最終還是一個成本的考量。不管什麼模式,給品牌廠商帶來什麼價值,不一定品牌廠商直銷就好。市場的自然基本競爭規律在做調節。從全球來看,約99.99%的廠商都是選擇找合作夥伴幫助他們賣貨,而不是自己賣。全世界約0.01%的廠商自己直銷,可數的就幾家公司。
電子商務企業和傳統企業隻存在發展模式的不同,本質上並沒有區別,歸根結底都是為消費者服務,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所以無論是作為企業的領導者,還是行業的推進者,最重要的是對消費者、對社會負責任。
中國消費者對電商商品配送的時間要求相比國外的消費者來說,是比較嚴格的。美國近百個品牌最快可以3天送到,比如在舊金山、洛杉磯等城市,配送員是3天送到;如果不付額外費用的話,在美國很多訂單都是7天之內送到。但如果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24個小時沒有送到貨,消費者就開始罵你,3天沒有收到貨就會開始不斷地投訴,7天沒有送到貨就有記者進行報道了。京東做過調查,發現中國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售後服務為期是3天,如果不能把全國所有服務中心售後服務控製在3天之內,那麼消費者對你不會滿意,對你的品牌也會不滿意。
消費者最大的不滿就是售後,即使是以京東現有的標準,他們依然是不滿意的。京東一直認為售後服務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今年(2011年)下半年開始京東將著重在全國6大物流中心建造集中的售後服務體係。
如今,消費者購買的每個產品,在物聯網的基礎上都可以實時被監控到。離你家大概還有多少米,大概多長時間到達你們家,在全國範圍來講,京東是第一家實現了所有投遞過程、所有售後服務過程可視化的公司,也是第一家真正實現物聯網最核心內容價值的公司。京東已經實現了全國售後服務上門。比如上門取貨,顧客買東西如果有問題,最快15分鍾就能取回來。怎麼做到的呢?京東每個配送員身上都有配備,而京東的信息係統時時刻刻有上萬條配送信息,如果售後服務需求經過技術人員監測這個產品確實有問題,需要維修的話,就會選擇向離消費者最近位置的京東配送人員發一個指令,配送員就能把快件取回來。
同時,京東不會無限製地擴大京東的供應商的規模,雖然今天還在進行招商,但是京東係統會不斷進行一些測試,要做到讓每個賣家都有充分展示的機會,都能夠保證更多的銷售額,所以京東賣家的數量是有嚴格的限製的。一旦發現平台賣家太多,導致每一個賣家收益不足以保證運營,京東會立即停止拓商,以保證每家店鋪都能夠有足夠的銷售額,不斷為消費者開發更多、更好的產品。當然更不會有排名,京東商城從來都是以銷售數量,以發貨的速度來進行展示,以後京東也一定是這樣的。把交易完成了,讓供貨商賺到錢之後京東再收取一些費用,這是最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