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處,是坐落於西郊西山南麓翠微山、平坡山、盧師山密林中八座寺廟的總稱。寺廟與寺廟之間,相距約一公裏,最早的建於隋唐,經宋元明清曆代修建而成。一至七處位於翠微山和平坡山,從山下往上排列,依次為長安寺、靈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龍泉庵、香界寺、寶珠寺,八處證果寺在盧師山中。
由於位置偏遠,這裏一度是非常美麗和古老的遊玩所在。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成了“破四舊”的重點之一,革命小將來了一撥又一撥,燒經文、砸佛像。很快,所有佛像法器都被拆除,廟堂空蕩蕩,和尚也都還俗回家了。寺廟荒蕪後,八大處就成了荒山野嶺。整個西山八麵空曠,寥無人跡,山林裏常有豺狼野狗出沒,成了膽大孩子最喜歡探險的地方之一。國生就是其中一個。
學校從九月開始停了課,國生家離八大處不算太遠,他常常帶上幹糧,一大早就騎車去玩,到傍晚才回家吃飯。他迷上這裏的原因很簡單,“破四舊”時,班上有同學隨口告訴他,相傳明代的能工巧匠,將一組精美的佛像群雕,隱藏在了西山中,卻沒有留下藏匿地址。曆朝曆代都有文物考古者尋找這組群雕,但至今一無所獲。
國生希望自己能破解這一秘密。
這是九月中旬的一天,陽光非常耀眼,國生打算這次要好好看看避居山穀的八處證果寺。
進八大處大門直向北,沿山路騎上幾百米,證果寺就沉隱於半山腰。這也是八大處最古老的一座寺院。
人煙一少,草木就會過度生長。山路繼續向前,再往上,就是證果寺了。但是有條小徑從山路一側岔開。它看起來雜草叢生,地上是不知多少年月積累下的枯枝爛葉,沒過腳踝。這有點兒吸引住了他,他決定選那條小徑。他將自行車停在了路邊。
此刻國生已經走進一片特別濃密的樹林。樹冠基本遮蔽了天光,四周盡是樹木枝杈。他又往前走了一段,突然,在密林的寂靜和安寧中,他聞到了一股臭味。應該從一開始,就有這股臭味了。臭味讓他注意到了某個東西。
它曾經是某個人。它趴在一截灌木叢上。也許是野狗之類的動物,把它的輪廓撕咬得模模糊糊。如果他願意走近,會看到那些開始腐爛的肉團上,蠕動著白色的蛆蟲。但是國生不打算彎下腰細看了。他不想知道,那曾經是什麼。他也不想繼續探險了。呼吸急促起來,小腿漸漸有了要抽筋的感覺。他四下張望,空穀寂寂,全無人跡。他轉身,跌跌撞撞,沿來時的路返回。雙膝越來越軟,他想吐,同時越來越擔心,要是這會兒,腿真的抽了筋,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