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古代最出名的醜女———嫫母(2 / 3)

自從黃帝娶醜女為老婆後,部落之間的搶婚事件就一天天減少了。

黃帝不重外表,重內心,讓當時的人很敬佩。可惜的是,後世的男人大多沒有繼承老祖宗的這種胸懷,以為才子必以佳人來配,可悲可歎!

上古的“時尚達人”

中國人早在數千年前,就學會養蠶剝繭,用蠶絲編織成綢,裁製成各種美觀的服飾。這一大功勞應歸於黃帝千挑萬選看上的醜女———嫫母。

別看嫫母自己長得醜,她對後世美女們的紅裝素裹,卻作出了兩樁大貢獻,堪稱為上古的“時尚達人”。

絲綢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標誌之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被西方人稱為“絲國”。據說,蠶絲業的發展,就是由黃帝的兩位夫人開拓的:

元妃嫘祖發明了養蠶抽絲,而嫫母則發明了用蠶絲織布。當時,她看到人們冬天穿著獸皮禦寒,夏天披著樹葉遮羞,就覺得這不是長久之計,通過觀察思考,她發明了用蠶絲織布,又染上各種顏色,用來做絲綢衣服。這樣,嫫母一小步,人類一大步。從這個角度來說,嫫母推動了整個華夏文明的發展,其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在仰韶文化遺址中,曾經發現陶紡輪、石織輪、骨針、骨錐等紡織和縫紉工具,在一些彩陶上發現有服飾紋,說明黃帝時期的確已經有了植桑、養蠶、繅絲、紡織和製衣這些技術。為了紀念嫘祖和嫫母的功績,自南北朝以來,曆代都設先農壇,尊嫘祖為“先蠶”,嫫母為“先織”,加以香火祭祀。在“黃帝故裏”河南省新鄭市,就有一座娘娘廟,大殿內塑有1.8米高的嫘祖、嫫母金身,殿牆上繪有十二幅壁畫,曆數嫘祖、嫫母教人們養蠶、繅絲、織布、製衣的業績。每逢正月十九嫘祖華誕和九月十五嫫母華誕,都有拜祭活動。

後世的美女們,對各式各樣的布料、七彩繽紛的衣服挑肥揀瘦,妄圖把自己打扮得賽過仙女。在你興奮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美麗衣裝時,可別忘了,為你們創造這一切的,是幾千年前一個奇醜的女人哦。

鏡子的發明據記載,嫫母發明製作了人類的第一麵鏡子。黃帝戰蚩尤,降神農,平息了戰爭,統一了三大部落,結束了野蠻時代,使中國社會進入了文明社會,梳妝打扮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

那時,黃帝宮裏人經常麵對一盆水,或者站在平靜的河邊、水邊,梳妝打扮。嫫母覺得自己長得醜,輕易不去梳妝打扮自己,也不隨便拋頭露麵。有一次,嫫母隨同彤魚氏一起上山挖石板。嫫母力氣大,挖得比別的女人快,不到半天就挖了二十多塊。正當中午時分,嫫母突然發現有一塊明光閃閃的石片,陽光一照非常刺眼。嫫母輕輕把石片從地裏刨出來,拿在手中一看,不由得嚇了一跳,這是什麼怪物?她覺得很奇怪!就悄悄把這塊石片藏在身上,沒有對任何人講這件事。她趁周圍無人,又把石片取出來,發現石片凹凸不平,照出的東西怪模怪樣。嫫母就找了一塊磨石,把石片反複摩擦,不大一會兒工夫,石片全部磨平了。她用來一照,比剛才清晰多了,裏麵自己的麵貌還是那樣醜。又磨了磨再照,自己仍然很醜。她自言自語道:“看來麵醜不能怪石片。”

從此,嫫母每天早上起來,照著石片,收拾打扮一番,然後再把石片悄悄藏起來。有一次,嫫母在石板上燒肉,因火力過大,石板被燒炸了,一塊碎石渣打破了嫫母的臉,血流不止。嫫母趕忙回去,拿出石片,照著往臉上貼藥。黃帝不知什麼時候回來,發現嫫母一手拿著什麼東西照著,一手向臉上貼藥。黃帝悄悄走向嫫母身後,頭貼近嫫母的肩膀,剛要仔細觀看,不料,嫫母驚呼一聲!她發現石片上出現了黃帝的麵孔。黃帝問嫫母:“你手裏拿的是什麼?”嫫母一聽黃帝發問,知道絕不能哄騙黃帝,撲通一聲跪在黃帝麵前,把發現石片的經過訴說了一遍,懇求黃帝寬恕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