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聽罷,哈哈大笑,雙手攙起嫫母說:“這是你的一大發明。你沒有錯,還立了一大功!”
黃帝立刻叫來嫘祖、方雷氏、彤魚氏,把嫫母這塊能照見人麵孔的石片拿出來,叫三位後妃見識一番。嫘祖笑著說:“怪不得不見妹妹去梳妝打扮,原來她有這個照人寶物。”彤魚氏緊接著說:“應該給嫫母妹妹記一功!”黃帝興奮地說:“當然要記一功!”
中國人使用鏡子的曆史,從此就開始了。所以,《物原》說:“軒轅作鏡。”《軒轅內傳》也說:“帝會王母,鑄鏡十二,隨月用之。”《述異》也說:“饒州俗傳軒轅氏鑄鏡於湖邊,今有軒轅磨鏡石。”
火藥的發明者你知道嗎?火藥可能也是嫫母發明的呢!有一天早晨,嫫母早早起來到一個山洞裏為黃帝燒飯。她把柴火架在火塘裏,把盛了水的陶罐放在柴上麵,就從一個小陶罐裏取出保存的火種,生著了火。她正在燒火,廣成子走了進來。
廣成子是一個白胡須老頭,專門管部落的祭祀宗教儀式。他走進洞來,坐在火塘邊,一邊與嫫母聊天,一邊研磨著祭祀時助燃用的鬆香,一些鬆香末掉進了木炭末裏。嫫母無意間把炭末挑到火上,忽然冒起了很多火花。她覺得很稀奇,又挑了幾下炭末,仍冒起同樣的火花。嫫母仔細一看,原來木炭末裏有鬆香末。她又挑了幾下沒有鬆香的木炭末,心想,鬆香是助燃的,硫黃也是助燃的,如果把這三種東西混合在一起,豈不會冒更多的火花。她把這個想法告訴廣成子,廣成子點頭表示讚同。
於是,嫫母就從廣成子麵前的破陶罐裏,取出剛壓碎的鬆香末,又從另一個陶罐裏抓出點硫黃,把它們和木炭末混合均勻,抓起一點向火裏撒。“呼”,每撒一次,火焰都猛地一爆。黃帝正好來找廣成子商議事情,看到這情景,非常高興。黃帝又親自做了幾次試驗,見火爆時的衝力不但猛而且大,就讓嫫母專門製造“明火”,也就是後來的火藥。
當然,這隻是一種傳說,尚無確鑿的資料證明是嫫母發明了火藥。
心靈美最重要雖然嫫母被認為是古代最出名的醜女,但是她卻有著良好的道德修養,由於黃帝的推崇更使她成為了六宮的楷模。屈原《九章》說:“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漢代桓寬《鹽鐵論》說:“嫫母飾姿而矜誇,西子彷徨而無家。”漢王子淵《四子講德論》中雲:“嫫母倭傀,善譽者不能掩其醜。”《列女傳》說:“黃帝妃嫫母,於四妃之班居下,貌甚醜而最賢,心每自退。”晉葛洪《抱樸子·辯問》記述:“人情莫不愛紅顏豔姿,輕體柔身,而黃帝逑篤醜之嫫母……人各有意,安可求此以同彼乎?”
唐代佚名《雕玉集·醜女篇》記載:“嫫母,黃帝時極醜女。錘額戚輊,形粗色黑,今之頭是其遺像。但有德,黃帝納之,使訓後宮。”宋羅泌《路史·後紀》卷五記載:“次妃嫫母,兒惡德充,帝內之曰:屬女德而弗忘,與女正而弗襄,雖惡而何傷。是生蒼林、禺陽。”宋張君房《雲笈七簽·軒轅本紀》也說:“帝又納醜女,號嫫母,使訓宮人而有淑德,奏六德之頌。”嫫母雖然在黃帝的四個老婆中位居最後,但她為人心地善良,品德賢淑,守禮有道,與宮中上下都相處得很不錯。黃帝對她信任有加,讓她管理後宮事務,稱得上是“內當家”的職位了。針對自己這個醜夫人,黃帝還專門說:“屬女德而弗忘,與女正而弗襄,雖惡何傷!”意思是隻要注意品行端正,道德高尚,就算長相醜陋又有什麼關係呢?
嫫母與黃帝大老婆嫘祖的關係,也是相當“鐵”的。據說,黃帝國中女子的勞作,都是由嫘祖掌管,而她最得力的助手就是嫫母。在黃帝周遊巡視天下時,元妃嫘祖病逝,黃帝也是派嫫母來主持祭祀,監護靈柩,可見二人關係之親密。同事一夫的兩個女子,能親密如此而無嫉妒,實在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