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感言:
蔡元培先生將“極高明而道中庸”這一為人處世準則發揮到了極致。在那個年月,他對下屬的尊重為他自己贏得了更加廣泛的聲譽。這也許就是我們常說的“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吧。尊重別人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季羨林的學生錢文忠說北大的司機都喜歡爭著為季老開車,這是為什麼,其實很簡單,季老經常給司機準備些小禮物,並在家門口目送他們離開,而其他的大人物則做不到這一點。
改革從食堂開始
“偉大”這個名詞未必非出現在規模很大的事情中不可,生活中微小之處,照樣可以偉大。
——布魯克斯
北大的學生是一群來自全國的天之驕子,他們被外界視為思想活躍而有點自大。但就他們提出的一些要求,在校長丁石孫看來,並不是無理取鬧,有的意見還有助於他了解校園中存在的問題。他在會見校報記者時說,民主辦校需要你們的監督,錯誤的地方可以指名道姓地批評。
沒想到,不久後,學生的意見就毫無保留地直接對著這位校長發表了。有個學生直接把電話打到了校長家裏,把他“罵”了一頓,說他這個食堂辦得如此糟糕,說他應該親自來看一看,來吃一頓。
與食堂有關的抗議,校內的對話不止一次。丁校長很重視,他說,一個人要是一天去三次食堂,三次都很不愉快,這學生肯定要發火,所以就不得安定。他認為食堂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準備從體製上改革。
誰都沒有想到,這位新任校長的改革是從學校食堂開始的,更沒想到這一改革使得同學們生活中這一重要的場所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過了兩年多,北京大學的食堂在全北京市都可以說得上是一流的。
智慧感言:
季羨林曾經說過:“北大有兩個校長應該被人們記住:一個是蔡元培,一個是丁石孫。”這種說法一點兒也不過分,我們從此篇中也可略窺一二。文中丁校長對待學生的寬容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今天這個比較浮躁的年代,能靜下心來做事情,的確很不容易,盡管如此,我們也要慢慢培養自己的這種品質。從做好一道數學題、寫好一個字開始。
細化自己的優勢
人的競賽往往是這樣的,獲勝者往往不是技巧最好的,而是最接近人性的。
——林清玄
李開複博士在北大演講時,提到現代社會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中,每個人都麵臨著競爭和選擇,要在競爭中取勝,就應當明確自己的優勢。關於怎樣彰顯自己的優勢,有這麼一個小故事:
在美國耶魯大學的入學典禮上,校長每年都要向全體師生特別介紹一位新生。這一次隆重推出的是一個自稱會做蘋果餅的女同學。
耶魯不乏多才多藝的人,怎麼隻推薦一個特長是做蘋果餅的人呢?最後校長自己揭開了謎底。原來,每年的新生都要填寫自己的特長,而幾乎所有的同學都選擇諸如運動、音樂、繪畫等,從來沒有一個人會寫“擅長做蘋果餅”。
這真是一個聰明的學生。如果當初她在自己的履曆表上填上“擅長廚藝”,結果會怎樣?肯定不會像“做蘋果餅”這麼打動人心。其實,那些填寫運動、音樂、繪畫的,可能也就是會打打羽毛球、吹吹口哨或者畫幾筆素描。但是,他們不敢那樣寫,非要用一個大而籠統的概念把自己的特長掩蓋起來。
另一個年輕人,求職時在自己的簡曆“有什麼特點”一欄中寫道“說謊時容易臉紅”,這比起那些自稱“從不說謊”的人來,要真誠得多。有些特長雖然不偉大、不高貴,但是它照樣可以讓我們享受一生。細化它們,你的自信將一點一點地滲透出來。
智慧感言:
不管什麼時候,細節永遠最可愛,因為它能給人遐想推測的空間。正所謂“一葉落知天下秋”,人們可以從一個不起眼的特長中看到一個可愛的人。
能夠打動人心的往往是一些真實的小細節。之中那個女孩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就在於她把自己的優勢、專長加以細化,細到讓人看得見、摸得著,同時也把自己從一個大而籠統的高度降下來,還原為一個會些小手藝的普通人。這份率真自信、樂觀細致,不是優勢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