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行李的“老大爺”
越成熟的稻子,頭就會越低,它意味著我們應該更多地為別人付出。
——奧島孝康
在北大校園,有一則關於季羨林先生的流傳甚廣的傳說。
某年開學之日,新生雲集,一新生欲至別處尋人,無奈行李無人看管。正在此時,見路邊有一老人麵容慈祥,就委托“老大爺”代為照看行李。老人欣然應允,認真看管近一個時辰。次日開學典禮之時,該生猛然見“老大爺”赫然端坐主席台正中,乃北大副校長季羨林也,不禁感歎:季先生樸厚至此。
另外一次,大約在1993年秋天,學生會邀請季先生在辦公樓禮堂演講。季先生依以往的一貫作風,提前到達會場,可是到了開會時間,擴音器仍然未準備好,學生會諸同學極為尷尬,頻頻向季先生道歉。季先生反安慰道:“不急,不急。”一邊坐在主席台耐心等候,一邊為一些跑上主席台的學子簽名留念。
在場學子看著季先生不急不躁、安詳悠然的樣子,都感歎這位大師平實、寬宏的長者風範。
智慧感言:
真水無香,大愛無言。季羨林先生對後輩學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厚愛讓人覺得如沐春風,在尋常小事中更見大師樸實、寬厚的長者風範。
“臨難毋苟安”
受苦並不是惡,因為忍耐可以戰勝一切,世界上隻有一個善,那就是正義。
——屠格涅夫
北大的蔣夢麟校長幾乎是一個被遺忘的人物,實際上,蔡元培執掌北大時間並不長,他的教育思想是通過蔣夢麟才得到了紮紮實實的貫徹,蔣夢麟是北大曆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20世紀20年代三次代行校長職務,1930~1945年一直任職,其間包括西南聯大三執委之一)。他對北大教學科研現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提出“校長治校,教授治學,職員治事,學生治業”的思路,構建了一套完備的高等教育模式。
蔣夢麟是留美教育學博士,文質彬彬,風度翩翩,但在某些千鈞一發的緊要關頭,他卻綿裏藏針,不屈屹立。七七事變前夕,日軍在華北組織“自治運動”。北大教授在這緊急關頭發表宣言,誓死反對分裂中國的行徑。
一天,一個日本憲兵到北大“請”蔣夢麟至東交民巷的日軍駐地去一趟。蔣夢麟毫不畏懼,像關雲長一樣單身赴會。到達渡邊將軍的辦公室後,門鎖哢嚓一聲被鎖上,一名士官拔出手槍站在門口。
一名大佐審問式地指責他“進行反日宣傳”。
蔣夢麟針鋒相對地回答:“我是日本人民的朋友,但是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敵人。”
大佐強迫他去大連與阪垣將軍商談“解放”。
蔣夢麟輕蔑地說:“如果你們要強迫我,那就請便吧——我已經在你們的掌握之中了。不過我勸你們不要強迫我。如果全世界人士,包括東京在內,知道日本軍隊綁架了北京大學的校長,那你們可就要成為笑柄了。”
大佐改用激將法說:“你不要怕呀!”蔣夢麟抽著煙,平靜地說:“我不是怕,如果我真怕,我也不會單獨到這裏來了。中國聖人說過,要我們臨難毋苟安,我相信你也知道這句話。”
最後,大佐無計可施,隻好送蔣夢麟出門。
孟子曾經給理想中的“君子”下過定義,君子是指具有“浩然之氣”的人。蔣夢麟先生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恰恰是傳統人格與現代人格完美結合的“浩然之氣”,這是北大人特有的精神氣質,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代代相傳,息息相通。
智慧感言:
“除了偉大的心靈,再沒有高貴的儀容。”在日本憲兵囂張的氣焰麵前,是什麼讓蔣夢麟先生取勝的呢?那就是心靈的勇敢和那種從容、篤定的氣勢。勇者無懼,麵臨邪惡勢力,如果你的內心很敞亮、很仁厚,你自然就會有一種坦率和勇敢。人還是要有一點氣質的,不妨從今天開始,就努力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
“關於誠實”的最後一課
小信誠則大信立。
——韓非子
一位北京畢業生回憶起讀博士的時候,曾有幸認識了來自美國的帕垂特教授。他給學生們上英語課,每次進教室都帶著他親自編寫的教材,同學們稱它為“黃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