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黨篇第十(1 / 3)

【本篇引語】

本篇共27章,集中記載了孔子的容色言動、衣食住行,頌揚孔子是個一舉一動都符合禮的正人君子。例如孔子在麵見國君時、麵見大夫時的態度;他出入於公門和出使別國時的表現,都顯示出正直、仁德的品格。本篇中還記載了孔子日常生活的一些側麵,為人們全麵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動的素材。

【原文】

10·1孔子於鄉黨,恂恂(1)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2)言,唯謹爾。

【注釋】

(1)恂恂:音xù,溫和恭順。

(2)便便:辯,善於辭令。

【譯文】

孔子在本鄉的地方上顯得很溫和恭敬,像是不會說話的樣子。但他在宗廟裏、朝廷上,卻很善於言辭,隻是說得比較謹慎而已。

【原文】

10·2朝,與下大夫言,侃侃(1)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2)如也。君在,踧踖(3)如也,與與(4)如也。

【注釋】

(1)侃侃:說話理直氣壯,不卑不亢,溫和快樂的樣子。

(2)訚訚:音yín,正直,和顏悅色而又能直言諍辯。

(3)踧踖:音cújí,恭敬而不安的樣子。

(4)與與:小心謹慎、威儀適中的樣子。

【譯文】

孔子在上朝的時候,(國君還沒有到來,)同下大夫說話,溫和而快樂的樣子;同上大夫說話,正直而公正的樣子;國君已經來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樣子,但又儀態適中。

【原文】

10·3君召使擯(1),色勃如也(2);足躩(3)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襜(4)如也。趨進,翼如也(5)。賓退,必複命曰:“賓不顧矣。”

【注釋】

(1)擯:音bìn,動詞,負責招待國君的官員。

(2)色勃如也:臉色立即莊重起來。

(3)足躩:躩,音jué,腳步快的樣子。

(4)襜:音chān,整齊之貌。

(5)翼如也:如鳥兒展翅一樣。

【譯文】

國君召孔子去接待賓客,孔子臉色立即莊重起來,腳步也快起來,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後擺動,卻整齊不亂。快步走的時候,像鳥兒展開雙翅一樣。賓客走後,必定向君主回報說:“客人已經不回頭張望了。”

【原文】

10·4入公門,鞠躬如(1)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2)。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3)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4),逞(5)顏色,怡怡如也。沒階(6),趨進,翼如也。複其位,踧踖如也。

【注釋】

(1)鞠躬如:謹慎而恭敬的樣子。

(2)履閾:閾,音yù,門檻,腳踩門坎。

(3)攝齊:齊,音zī,衣服的下擺。攝,提起。提起衣服的下擺。

(4)降一等:從台階上走下一級。

(5)逞:舒展開,鬆口氣。

(6)沒階:走完了台階。

【譯文】

孔子走進朝廷的大門,謹慎而恭敬的樣子,好像沒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門的中間;走,也不踩門坎。經過國君的座位時,他臉色立刻莊重起來,腳步也加快起來,說話也好像中氣不足一樣。提起衣服下擺向堂上走的時候,恭敬謹慎的樣子,憋住氣好像不呼吸一樣。退出來,走下台階,臉色便舒展開了,怡然自得的樣子。走完了台階,快快地向前走幾步,姿態像鳥兒展翅一樣。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安的樣子。

【原文】

10·5執圭(1),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2),足蹜蹜(3),如有循(4)。享禮(5),有容色。私覿(6),愉愉如也。

【注釋】

(1)圭:一種上圓下方的玉器,舉行典禮時,不同身份的人拿著不同的圭。出使鄰國,大夫拿著圭作為代表君主的憑信。

(2)戰色:戰戰兢兢的樣子。

(3)蹜蹜:小步走路的樣子。

(4)如有循:循,沿著。好像沿著一條直線往前走一樣。

>>>(5)享禮:享,獻上。指向對方貢獻禮物的儀式。使者受到接見後,接著舉行獻禮儀式。

(6)覿:音dí,會見。

【譯文】

(孔子出使別的諸侯國,)拿著圭,恭敬謹慎,像是舉不起來的樣子。向上舉時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麵時好像是給人遞東西。臉色莊重得像戰栗的樣子,步子很小,好像沿著一條直線往前走。在舉行贈送禮物的儀式時,顯得和顏悅色。和國君舉行私下會見的時候,更輕鬆愉快了。

【評析】

以上這五章,集中記載了孔子在朝、在鄉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在不同的場合,對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態、言行都不同。他在家鄉時,給人的印象是謙遜、和善的老實人;他在朝廷上,則態度恭敬而有威儀,不卑不亢,敢於講話,他在國君麵前,溫和恭順,局促不安,莊重嚴肅又誠惶誠恐。所有這些,為人們深入研究孔子,提供了具體的資料。

【原文】

10·6君子不以紺緅飾(1),紅紫不以為褻服(2)。當暑,袗絺綌(3),必表而出之(4)。緇衣(5),羔裘(6);素衣,麑(7)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8)。必有寢衣(9),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10)。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11),必殺之(12)。羔裘玄冠(13)不以吊(14)。吉月(15),必服而朝。

【注釋】

(1)不以紺緅飾:紺,音gàn,深青透紅,齋戒時服裝的顏色。緅,音zōu,黑中透紅,喪服的顏色。這裏是說,不以深青透紅或黑中透紅的顏色布給平常穿的衣服鑲上邊作飾物。

(2)紅紫不以為褻服:褻服,平時在家裏穿的衣服。古人認為,紅紫不是正色,便服不宜用紅紫色。

(3)袗絺綌:袗綌,音zhěn,單衣。絺,音chī,細葛布。綌,音xì,粗葛布。這裏是說,穿粗的或細的葛布單衣。

(4)必表而出之:把麻布單衣穿在外麵,裏麵還要襯有內衣。

(5)緇衣:黑色的衣服。

(6)羔裘:羔皮衣。古代的羔裘都是黑羊皮,毛皮向外。

(7)麑:音ní,小鹿,白色。

(8)短右袂:袂,音mè,袖子。右袖短一點,是為了便於做事。

(9)寢衣:睡衣。

(10)狐貉之厚以居:狐貉之厚,厚毛的狐貉皮。居,坐。

(11)帷裳:上朝和祭祀時穿的禮服,用整幅布製作,不加以裁剪。折疊縫上。

(12)必殺之:一定要裁去多餘的布。殺,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