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靈公篇第十五(2 / 2)

【原文】

15·4子曰:“由!知德者鮮矣。”

【譯文】

孔子說:“由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原文】

15·5子曰:“無為而治(1)者,其舜也與?夫(2)何為哉?恭己正南麵而已矣。”

【注釋】

(1)無為而治:國家的統治者不必有所作為便可以治理國家了。

(2)夫:代詞,他。

【譯文】

孔子說:“能夠無所作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隻有舜吧?他做了些什麼呢?隻是莊嚴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罷了。”

【評析】

“無為而治”是道家所稱讚的治國方略,符合道家思想的一貫性。這裏,孔子也讚賞無為而治並以舜為例加以說明,這表明,主張積極進取的儒家十分留戀三代的法度禮治,但在當時的現實生活中並不一定要求統治者無為而治。在孔子的觀念中,不是無為而治,而是禮治。

【原文】

15·6子張問行(1)。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2)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裏(3),行乎哉?立則見其參(4)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5)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6)。

【注釋】

(1)行:通達的意思。

(2)蠻貊:古人對少數民族的貶稱,蠻在南,貊,音mò,在北方。

(3)州裏:五家為鄰,五鄰為裏。五黨為州,二千五百家。州裏指近處。

(4)參:列,顯現。

(5)衡:車轅前麵的橫木。

(6)紳:貴族係在腰間的大帶。

【譯文】

子張問如何才能使自己到處都能行得通。孔子說:“說話要忠信,行事要篤敬,即使到了蠻貊地區,也可以行得通。說話不忠信,行事不篤敬,就是在本鄉本土,能行得通嗎?站著,就仿佛看到忠信篤敬這幾個字顯現在麵前,坐車,就好像看到這幾個字刻在車轅前的橫木上,這樣才能使自己到處行得通。”子張把這些話寫在腰間的大帶上。

【原文】

15·7子曰:“直哉史魚(1)!邦有道,如矢(2);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3)而懷之。”

【注釋】

(1)史魚:衛國大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