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11月27日,中午,吃完中飯我正準備回辦公室,一個學生跑過來和我說:“老師,出事情了。”看他的表情很緊張,我意識到事情可能有點嚴重,趕快跟他一起到了學校門口。才發現有一個學生手上纏滿了紗布,紗布上還一點一點透著血跡。我簡單問了下原因,一個孩子關門時沒有看到另一個孩子要進門,用力了一點,把另一個孩子的手夾傷了,而且傷得很嚴重。旁邊的社區醫院說處理不好,要去同德醫院。
當時,來不及多想,馬上送孩子去醫院。在去醫院的途中,我聯係好雙方孩子的家長,讓他們馬上到醫院來。一路上,眼看著血從紗布上滴下,心也跟著落淚,但是這個孩子卻是非常堅強,一直安慰我說:老師,我沒事的,忍得住的。事實上,他傷的剛好是手指,我們知道傷到手指會有多痛。到了醫院,醫生說骨折,不太好辦,讓我在外麵等,他們在裏麵處理傷口。孩子又說:老師,我沒事的,你出去吧。到了外麵,我終於忍不住哭了出來。但是我又不停地告訴自己,你是老師,要給孩子力量,你不能哭。
家長也隨後趕到了。簡單說明了一下原因。家長也很體諒地說:我們知道了,我們會處理的,小孩子頑皮,您下午還有課,先去上課吧,還有那麼多學生等著呢,這裏的情況我們會和你說的。
就這樣,我趕回了學校,剛好趕上上課,還沒等我進教室,弄傷同學的孩子就跑過來,遞給了我一份檢討,眼裏含著淚說:“老師,對不起!又讓您操心了。”我說:“老師並沒有讓你寫檢討啊,我們班也不提倡什麼事都寫檢討啊!”“是我自願寫的!您看看吧。我不該弄傷他的,讓他受苦了,以後不讓班級裏的其他同學撞門了,我們班級的門我來管。”我心想:又是一個好孩子,懂得承擔責任。
“先上課!老師下課後會看的。”
一進教室,同學們馬上就關切的問:“老師,怎麼樣了?”我介紹了一下孩子的情況,也述說了我這一路的感受和回來後收到的這個特別的檢討的感受。班級裏響起了小小的抽泣聲。
孩子們在一起,既怕出事,又盼著出事。一個班集體就跟一個國家一樣,有時忽然就來了個突發事件或者災難。這關頭,最能形成凝聚力。罵、批評、責罰,都是蒼白的,像這位女教師一樣,她很有人情味地述說,會把全班同學帶入一個全新的境地。
實際上,把班級建設成什麼樣一個場景,是很重要的。是家庭一樣的,還是社會組織一樣的,還是乘客關係的?我想,班級是一個終生讓孩子們覺得溫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