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把產品的瑕疵告訴顧客
如果說,不搞假冒偽劣是猶太人經商的一個原則的話,在銷售產品時,充分尊重顧客的知情權,不隱瞞,不偽飾,也是他們的一大優點。
如果商品有破損,猶太商人就一定會降價進行出售,決不重新弄個包裝又把它當好商品賣。讓人們在明知商品有瑕疵的情況下進行購買,這也是猶太人商法中的明確規定。
猶太人講究公正,並不是迂腐到不善變通的程度。正是在公正的前提下尋找機會,使得猶太人經商有了與眾不同的特點。
打個比方吧。有個猶太人的書店,有一次進了一批新書,但銷售情形並不看好。要是其他民族商人就會采取給回扣的方式將它們推銷給替公家采購圖書的人,或者用別的什麼不正當的方式將書銷出去,而猶太人則不這樣。
《塔木德》規定,不允許搞競價傾銷,在合理的價格確定之後,任意降價是有違道德的行為。
猶太人會想這樣一個辦法,即在每本打算降價賣的書中都蓋上一枚印章,這就使得新書“變成”了舊書。那樣,在他們看來,哪怕是半價銷售也都是合法的了。
有些猶太人開的音像店裏,也常常會見到老板將新到的唱片之類降價銷售。你這裏的新唱片降價了,別人的音像店裏同樣的唱片就賣不起價錢。為了避免可能產生的法律糾紛,猶太人采取在新唱片上打一個小孔的辦法,將這些唱片當作次品來賣,這下就既沒有違背經商道德,又達到了低價競爭的目的。
從這些可以看出,猶太人經商既嚴謹遵守商業道德和法則,又懂得利用一切機會給自己創造成功的條件。他們的成功是讓人心服口服的。
12.2 牽著顧客的鼻子走
憑借“心理暗示術”來實現自己推銷產品的目的,可以說是猶太人的一個特長。因為他們明白暗示的最大好處在於,暗示者不需要允諾任何承諾,而受暗示者就可能做出種種“投己所好”的允諾。
沃爾夫森是一個移居美國的猶太日貨商的兒子,在20世紀50至60年代時,他被譽為金融奇才。沃爾夫森從負債經營開始走上了自己的實業道路。他向人借了1萬美元,買了一家廢鐵加工廠,將之變成了一個盈利很高的企業。剛過28歲的沃爾夫森,財產一下突破了百萬美元的大關。
1949年,沃爾夫森以11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首都運輸公司,這是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一套地麵運輸係統。沃爾夫森有能力把虧損的企業辦成高盈利的企業,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這一次,還沒來得及做到這一點,沃爾夫森就公開宣布,公司將要增發紅利。諸如此類的手法本身並沒有特別出奇的地方,隻是沃爾夫森發放的紅利超過公司這一段時間裏的盈利。這等於說,他以貼出公司老底的辦法,來人為製造企業高盈利的假象,借此策動人心,讓公眾產生對該企業的過高期望。
果然,首都運輸公司的股票在證券市場被大家看好,價格一路上漲,趁此機會,沃爾夫森將其手中的股份全部拋出,僅此一舉盈利竟達6倍。
沃爾夫森的實業王國當然不是完全靠策動人心建立起來的,但也不可否認,策動人心確實加快了其形成過程。
每一個人都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影響。例如,消費者看到維他命的廣告詞“疲倦是疾病的開始”,就會受到“我是不是病了”的暗示,於是就感到愈來愈疲倦,隻好遵從廣告宣傳,服用那種維他命。也許消費者根本就沒有疲倦,隻是由於暗示的影響而產生了這種幻覺。但每個人都有一道心理防線,在他神智清晰的時候,職業刺探者也束手無策。
12.3 瞄準女顧客就等於瞄準了鈔票
猶太人認為,做“女人”的生意,絕對沒錯。不管是閃光奪目的鑽石、豪華的女用禮服、戒指、別針及項鏈、耳環等服飾用品,還是女式高級日用皮包等商品,都有相當大的利潤。商人隻要稍稍運用聰明的頭腦,抓住時機,以女顧客為對象來賺錢,就會有很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