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素以生意精明而著稱於世。北美這邊的很多商界巨頭,都是猶太人。做大做強了的暫且不提,像烤肉店這種做小做精的,也很讓人羨慕。當外麵的、全球的餐飲同行為競爭而殺得天昏地暗、人仰馬翻時,蒙特利爾的猶太老人卻幾十年如一日地撥弄著他的熏肉。當這位老板一天下來,照樣坐在壁爐邊計算著收銀機裏流出的淨利潤時,你想想,那該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呀!
15.10 把錢都揣進腰包不算富翁
《塔木德》說:“如果賺的錢都揣進自己的腰包,你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富翁。”
許多在經濟上成功的猶太人都願意慷慨地回饋社會。
英國的牛津和劍橋這兩所大學各有一個“伊沙克·沃夫森學院”,這來自於一個猶太人的名稱。
被譽為當代最慷慨的慈善家伊沙克·沃夫森是一個蘇格蘭猶太人,英國最大的百貨公司“大宇宙百貨公司”的總裁。該公司擁有3000多家零售商店,同時涉及銀行業、保險業、房地產,還有水陸路運輸業等。
1955年,沃夫森設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在以後的20年間,為各個方麵,主要是教育機構提供了4500萬美元的經濟資助。許多大學和學院都向他頒發了榮譽學位證書。沃夫森經常給人講這樣一個故事:
曾經有一個人問他:“沃夫森這個家夥既是皇家外科醫師學會會員和皇家內科醫師學會會員,又是牛津大學的教會法規博士和劍橋大學的法學博士,而且還是這所大學的這個博士,那個大學的那個博士,他到底是幹什麼的?”
“他是個寫東西的。”
“寫東西?他寫了些什麼?”
“支票。”
賺錢的能力是猶太人評價一個商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但隻有那些不僅僅為自己謀得利益,同時慷慨回饋社會的人,才能真正實現自我的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
對於一個人來說,過多的財富是沒有多少用的,除非你是為了社會在創造財富,並把多餘的財富貢獻給了社會。
同許多美國人一樣,富勒一直在為一個夢想奮鬥,這就是從零開始,而後積累大量的財富和資產。到30歲時,富勒已掙到了百萬美元,他雄心勃勃想成為千萬富翁,而且他也有這個本事。他擁有一幢豪宅,一間湖上小木屋,2000英畝地產,以及快艇和豪華汽車。
但問題也來了:他工作得很辛苦,常感到胸痛,而且他也疏遠了妻子和兩個孩子。他的財富在不斷增加,他的婚姻和家庭卻岌岌可危。
一天在辦公室,富勒心髒病突發,而他的妻子在這之前剛剛宣布打算離開他。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對財富的追求已經耗費了所有他真正珍惜的東西。他打電話給妻子,要求見一麵。當他們見麵時,他們熱淚滾滾。他們決定消除掉破壞他們生活的東西——他的生意和物質財富。
他們賣掉了所有的東西,包括公司、房子、遊艇,然後把所得收入捐給了教堂、學校和慈善機構。他的朋友都認為他瘋了,但富勒從沒感到比這更清醒過。
接下來,富勒和妻子開始投身於一樁偉大的事業——為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無家可歸的貧民修建“人類家園”。他們的想法非常單純:“每個在晚上困乏的人至少應該有一個簡單而體麵、並且能支付得起的地方,用來休息。”美國前總統卡特夫婦也熱情地支持他們,穿上工裝褲來為“人類家園”勞動。富勒曾有的目標是擁有1000萬美元家產,而現在,他的目標是為1000萬人、甚至更多人建設家園。目前,人類家園已在全世界建造了6萬多套房子,為超過30萬人提供了住房。
富勒曾為財富所困,幾乎成為財富的奴隸,差點兒被財富奪走他的妻子和健康;而現在,他是財富的主人,他和妻子自願放棄了自己的財產,而去為人類的幸福工作,他自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