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的家園:人與環境 第一節(3)(1 / 1)

(7)綠色屏障銳減。最近幾年,全球每年砍伐森林2000多萬公頃。造成綠色屏障銳減。

(8)物種瀕危。地球上現有物種大約為1000萬種,每天有100種生物滅種,速度驚人。

(9)垃圾難題。全球每年新增垃圾100億t,人均大約1~2t。

(10)人口增長過速。目前世界人口以每年1億的速度增長,到2030年,人類人口數可能會達到80億,到2050年人口可能達到90億。資源開發和利用速度已趕不上人口增長速度。

環境保護有什麼重要性?

環境保護是運用現代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的惡化,控製環境的汙染,促進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

人類改造自然、發展生產,必須同時注意自然界的“報複”,注意發展生產給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生態係統所帶來的影響,而不能超過某一個限度。環境保護工作就是要明確提出這一限度,通過宣傳使大家認識這一限度,以政策、法律形式做出具體規定,並盡力實施這些規定,否則人類的生存環境就會遭到破壞。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工農業的現代化,保護和改善環境就成為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條件。在某種意義上說,搞不好環境保護也就難於實現現代化生產。

環境汙染的遠期影響,是對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不隻是致病,而且可能通過胎盤危及胎兒,以及引起遺傳變異,染色體畸變和遺傳基因退化,貽害子孫後代。

自然資源的破壞,有的要幾十年、上百年才能恢複,有的則難以逆轉。目前,全世界估計有25000種植物,1000多種脊椎動物,正處於滅絕的邊緣。如不施行全麵保護措施,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實踐證明,生產建設和生態平衡之間的關係是否協調是經濟建設中的戰略性問題。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比例關係失調,用幾年功夫可以調整過來。而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沒有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是難以調整過來的。基於這種觀點來分析問題,才能更深刻地認識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世界人口大爆炸的反思

1987年7月11日,南斯拉夫一個男孩的降生成了世界各大新聞機構爭相報道的消息,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專程去祝賀,這個男孩就是地球上的第50億位公民。50億是人類數量增長的印記,50億是引發人類極大憂患的數字!

目前,地球是唯一有人類居住的星球。也可以說,它是人類唯一繁衍生息地,地球究竟能容納多少人呢?這是多年來,特別是20世紀以來,人們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地球的人口容量。

人類生存最低限的條件是有吃,有喝,有住。地球上絕大部分麵積被海洋占據,陸地隻占地球表麵積的1/4。自從有人類以來,從公元前七八千年算起,直到公元17世紀,人類人口最多隻有幾億,隻是到19世紀人類的數量才迅速增長起來。美國人口谘詢局預測說,如果按當前的增長速度每41年翻一倍計算,1980年為44億,到2021年為88億,2062年為176億,2103年為352億……700年後世界人口將達到數百萬億的天文數字。德國一位動物學家用數學模型和計算機預測公元2600年的世界人口,那時每一個人在地球上隻能占0.23平方米的陸地麵積,就連沙漠、南極洲、喜馬拉雅山峰上也都應擠滿人。0.23平方米僅夠人坐,難道人可以不睡,不動而且根本沒有土地可耕種了?有一幅21世紀的地球環境漫畫,他用誇張的手法,形象地描繪了人口大爆炸--圓圓的地球上四麵八方站滿了人,人上疊人,層層放射出去,恰似一顆炸彈爆炸瞬間的火光。這幅畫出自我國一位少年之手,他的環境憂患意識正是我國環境保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