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2 / 3)

以上這些強迫症的症狀往往都是完美主義心理所致。

【心理處方】

曾有人問一位走紅的國際女影星是否覺得自己長得完美,她說:“不,我長得並不完美。我覺得正因為長相上的某些缺陷才讓觀眾更能接受我。”能認識到自己有種種不足並能寬容待之的人,可以說是自信的,心態也是健康的。

如果人們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追求盡善盡美的話,就脫離了現實,容易引起極端行為。完美主義性格的形成雖然和早期教育有很大關係,但成年後還是要有意識地調整的。

首先要學會接受平庸、平凡的生活。苛求完美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追求痛苦,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平庸是人類的主體。平凡的人類是世界的主體。

其次應適當鬆解自己係上的繩索。對於一些新的,富於挑戰意義的工作。先為自己確定一個短期的合理的目標。若給把繩子係得太緊,不但不會取得好的成績。還不益於身體健康。

還要重新認識失敗。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失敗的消極態度。“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應把失敗看作是自己前進道路上最值得珍惜的財富,吸取經驗,集思廣益,終究會成功的。

更要寬容待人。對別人的優點要加以表揚,不能每次都挑毛病;對別人的缺點更要以寬容的態度,加以體諒,給以原諒。

總之,不能總要求要做就到最好,一定就會達到完美。我們應認真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麼?不要壓抑自己,也不要太在乎別人的言論,要為活出自己的特色,活出自己的風格而努力。其實“最完美的商品隻存在於廣告中,最完美的人隻存在於悼詞中。”完美永遠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9、如何調節挫折心理

在人漫長的一生中,遭遇挫折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學習上的困難、工作中的不順利、同學同誌之間的一時誤會或摩擦、戀愛中的波折等,固然會引起不良情緒反應,但相對而言,畢竟是區區小事,影響不大。但嚴重的挫折,會造成強烈的情緒反應,或者引起緊張、消沉、焦慮、惆悵、沮喪、憂傷、悲觀、絕望。長期下去,這些消極惡劣的情緒得不到消除或緩解,就會直接損害身心健康,使人變得消沉頹廢,一蹶不振;或憤憤不平,遷怒於人;或冷漠無情,玩世不恭;或導致心理疾病,精神失常;也有的可能輕生自殺,行凶犯罪。

【專家診斷】

在心理學的概念中,挫折心理是指人們在有意識的活動中,受到了無法克服的阻礙或幹擾,其需要或動機不能滿足所產生的一種緊張心理和消極反應。一般說來,挫折產生的外部原因是由於非人為的環境因素造成的,內部原因是指個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等帶來的阻礙和限製,成為挫折的來源。

挫折對於一個生活的強者來說,無異於一劑催人奮進的興奮劑。可以提高他的認識水平、增強他的承受力、激發他的活力;挫折對一個弱者來說,則可以減弱他的成就動機水平、降低他的創造性思維活動水平、減弱自我控製力,發生行為偏差。

由此看來,就算在同樣的挫折麵前,人們的表現也會千差萬別。所以,如何看待挫折,歸根結底還是要看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是積極樂觀的還是消極悲觀。

影響挫折承受力的因素很多,影響挫折承受力的因素主要有生理條件、經驗、認知因素、個性因素、社會支持五個方麵。挫折承受力是指抵抗挫折,阻止心理不產生不良反應的能力,即個體適應、抗禦和應對挫折的能力。

一個身體健康、發育正常的人,對挫折的承受力一般比一個疾病纏身、有生理缺陷的人要高。國外有研究發現,體弱多病者與身體健康者相比,在喪偶後一年內,前者發病率比後者高78%,死亡率比後者高三倍多。

在嬰、幼兒期所受的挫折刺激較多,可使成年期的行為更富於適應性和多變性。相反,極少受挫折,一貫順利,總是受到讚揚的人,就沒有足夠的機會學習和積累對待挫折的經驗。他們的自尊心往往過於強烈,對挫折的承受力很低。當然,任何事情都應有個“度”。如果青少年期遭遇的挫折太多、太大,超出了心理承受的範圍,也會影響以後的發展,可能形成自卑、怯懦等特征,缺乏克服挫折的勇氣。

認知是指人對周圍事物的想法和觀點,也就是人的認識活動。挫折刺激正是通過人的認知而作用於情緒,從而產生各種心理行為反應。由於認知不同,同樣的挫折情緒,對每個人造成的打擊和心理壓力是不同的。一般認為,虛榮心重的人對挫折的知覺敏感性高,承受力低。因為虛榮心重的人常常將名利作為支配自己的行為的內在動力,一旦受到挫折,沒能達到目標,就會因為虛榮心沒能得到滿足而難以忍受。

個性是一個人所有具有意識傾向性和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一個人的性格特征、個人興趣、世界觀都對挫折承受力有重要作用。性格開朗、樂觀、堅強、自信的人,挫折承受力強;性格孤僻、懦弱、內向、心胸狹窄的人挫折承受力低。當人們對某事有濃厚的興趣,一心鑽研,在別人看來很苦的事,他們卻樂在其中,挫折承受力就強。諾貝爾研究炸藥過程中,多次發生爆炸事故,弟弟身亡,父親重傷,自己也有幾次遭遇生命危險,卻終獲成功。可見,個人興趣也是應付挫折不可忽視的因素。

當一個人感到有可以信賴的人在關心、愛護和尊重自己時,就會減輕挫折反應的強度,增強挫折的承受力。正如人們常說,“一個痛苦兩人分擔,痛苦就減輕了一半”。

【心理處方】

生活中的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麵,又有正向和負向功能。如將幸福、歡樂比作太陽。那麼,不幸、失敗、挫折就可以比作月亮。人不能隻企求永遠在陽光下生活,在生活中從沒有失敗和挫折是不現實的。挫折既可能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壞個人的前途,關鍵在於對挫折怎樣認識和采取什麼態度。

首先,任何人都要勇於承認挫折,在挫折麵前不要逃避。每個人都應懂得,一個人如果不經曆困難和挫折,一生一帆風順,就猶如溫室裏的花卉,經不住人生中的風霜雨雪,很容易被一時挫折所壓垮,這樣的人就難以成才,難以有所作為。

其次,要學會培養自己的耐挫折的能力。在挫折麵前,每個人的耐受力往往不盡一致,甚至差別較大。對挫折的耐受力,雖然與遺傳素質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來自於後天的教育、修養、實踐、經驗和鍛煉。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可以通常自覺、有意識的鍛煉,去培養提高自己對挫折的耐受力。

最後,還應該學會一些應對挫折的技巧。凡是經曆磨煉、有修養的人,每逢受到挫折時,大都有一些靈活應變、化險為夷的竅門。

傾訴法是近年來醫學心理比較提倡的一種治療心理失衡的方法。如果受到挫折後失望焦慮的情緒封鎖在心裏,會凝聚成一種失控力,它可能摧毀肌體的正常機能,導致體內毒素滋生。適度傾訴,可以隨著語言的傾訴將失控力逐步轉化出去。傾訴作為一種健康防衛,既無副作用,效果也較好,如果傾訴對象具有較高的學識修養和實踐經驗,將會對失衡者的心理給以適當撫慰,鼓起人們奮進的勇氣,受挫人會在一番傾談之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受挫後有時難於找到適當的傾訴對象傾訴衷腸,便需要自己設法平衡心理。優勢比較法要求去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難更多、處境更差的人。通過比較,將自己的失控情緒逐步轉化為平心靜氣。其次尋找分析自己沒有受挫感的方麵,即找出自己的優勢點,強化優勢感,從而擴張挫折承受力。認識事物相互轉化的辯證法。挫折同樣蘊含力量,挫折刺激能激發的潛力,正確運轉挫折的刺激,挖掘自身潛力。

挫折幹擾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毀滅了自己原有的目標,重新尋找一個方向,確立一個新的目標,這就是目標法。目標的確立,需要分析思考,這是一個將消極心理轉向理智思索的過程。目標一旦確立,猶如心中點亮了一盞明燈,人就會生出調節和支配自己新行動的信念和意誌力,從而排除挫折幹擾,去努力進行達到目標的行動。目標的確立是人內部意識向外部動作轉化的中介,是主觀見之於客觀認識向實踐飛躍的起始階段。目標的確立標誌著人已經從心理上走出了挫折,開始了下一步爭取新的成功的曆程。目標法既可以抑製和阻止人們不符合目標的心理和行動,又可以激發和推動人們去從事達到目標所必需的行動,從而鼓起人們戰勝困難的勇氣。

在挫折麵前,沒有必要埋怨上天的不公,要知道,如果上天給了一個人過多的挫折,那上天恰恰是想成就一個人,如果人們想成就自己,那挫折不就是上天恩賜給他的最好的禮物嗎?請記住巴爾紮克的話吧:“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晉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

總之,困難、失敗並不可怕,隻要能夠直麵人生、勇於拚搏,人生之船就會戰勝驚濤駭浪,駛過激流險灘,到達理想的彼岸。即使是一時的受挫、失敗,也終會成為人生之路勇敢的開拓者,事業上的成功者。

10、如何克服衝動行為

衝動行為是一種司空見慣的強力反抗行為,是強烈願望的一種表達形式。衝動的情緒其實是最無力的情緒,也是最具破壞性的情緒。許多人都會在情緒衝動時做出使自己後悔不已的事情來,因此,應該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控製自己衝動的情緒。

【專家診斷】

最新的研究表明,衝動與抽煙、酗酒和吸毒有關。自殺傾向高的人和飲食有問題的青少年比較衝動。好鬥、好賭、嚴重病態人格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人衝動傾向高。據美國完成的一項全國精神調查,大約有9%的美國人有衝動問題。

專家認為,衝動的部分原因歸咎於基因變異。在2006年3月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國家心理健康學會對142名誌願者抽取了血樣,分析一種叫MAOA的基因。此基因可以產生破壞神經遞質的一元胺氧化酶A,導致情緒受到嚴重影響。先前的研究也表明,此基因的變異與衝動有關。

研究人員用磁共振成像檢查參與者的大腦,看看他們在執行任務時自控力如何。在一次測試中,參與者看到電腦屏幕上出現一係列的箭頭、箱子和×,一次三個,像老虎機一樣。參與者被要求敲打箭頭所指定的按鈕。當有一特別圖案出現時,他們就不能敲打此按鈕。他們的失誤可以測量他們控製反應的能力。研究人員發現,此基因“高風險”變異的人較“低風險”變異的人控製反應的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