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還發現,高風險基因變異的人其大腦前額葉區功能差,不會調節情緒。此研究的主持人安德裏亞博士說:“我們認為,一方麵,情緒調節差的人使其早年生活情緒反應強烈;另一方麵,自控力差又導致晚年生活一團糟。”
邊緣性人格違常患者就是這樣,經常誤解別人的動機,進而做出殘酷的衝動行為加以回報。
【心理處方】
控製衝動情緒首先要調動理智控製自己的情緒,使自己冷靜下來。在遇到較強的情緒刺激時應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後果,再采取表達情緒或消除衝動的“緩兵之計”,盡量使自己不陷入衝動魯莽、簡單輕率的被動局麵。比如,當你被別人無聊地諷刺、嘲笑時,如果你頓時暴怒,反唇相譏,則很可能引起雙方爭執不下,怒火越燒越旺,自然於事無補。但如果此時你能提醒自己冷靜一下,采取理智的對策,如用沉默作為武器以示抗議,或隻用寥寥數語正麵表達自己受到的傷害,指責對方的無聊,對方反而會感到尷尬。
其次,用暗示、轉移注意法。使自己生氣的事,一般都是觸動了自己的尊嚴或切身利益,使人很難一下子冷靜下來,所以當你察覺到自己的情緒非常激動、眼看控製不住時,可以及時采取暗示、轉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鬆。鼓勵自己克製衝動。言語暗示如“不要做衝動的犧牲品”,“過一會兒再來應付這件事,沒什麼大不了的”等,或轉而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或去一個安靜平和的環境,這些都很有效。人的情緒往往隻需要幾秒鍾、幾分鍾就可以平息下來。但如果不良情緒不能及時轉移,就會更加強烈。比如,憂愁者越是朝憂愁方麵想,就越感到自己有許多值得憂慮的理由;發怒者越是想著發怒的事情,就越感到自己發怒完全應該。
在冷靜下來後,思考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在遇到衝突、矛盾和不順心的事時,不能一味地逃避,還必須學會處理矛盾的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幾個步驟:
①明確衝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雙方分歧的關鍵在哪裏?
②解決問題的方式可能有哪些?
③哪些解決方式是衝突一方難以接受的?
④哪些解決方式是衝突雙方都能接受的?
⑤找出最佳的解決方式,並采取行動,逐漸積累經驗。
再次,平時可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訓練,培養自己的耐性。可以結合自己的業餘興趣、愛好,選擇幾項需要靜心、細心和耐心的事情做做,如練字、繪畫、製作精細的手工藝品等,不僅陶冶性情,還可豐富業餘生活。
11、如何克服暴躁的性情
暴躁是指在一定場合受到不利於己的刺激就暴跳如雷的人格表現缺陷。
【專家診斷】
暴躁有相當的情景性,並不是在任何場合都會顯露出這種心理問題。暴躁一般是在熟人或親朋好友之中才暴露無遺,而在生人或生疏的環境中則能控製。因為在熟人或親朋好友中可以無所顧忌,因而一不順心就會激動憤怒,甚至爭吵謾罵,而在陌生場合,為了保持自己的氣度和自尊,即使受到不利於己的刺激也會盡量忍耐,所以除了平時經常與之接觸的人以外,其他人未必能發現。
暴躁與易激惹、病理性激情不同。易激惹雖然也表現為遇到刺激就產生強烈的激動、憤怒、與人爭吵等情感反應,但並沒有明顯的情景性,即在任何場合都可能發生,且不會主動加以控製,常給人一種惹不得的感覺;病理性激情則是一種短暫而強烈的、伴有衝動行為的情緒爆發,來勢凶猛而殘暴,可傷人、毀物、縱火,常伴有明顯意識障礙,事後多不能回憶。暴躁並不具有這些特點,它隻是伴有消極激情的火爆脾氣,自身能意識到,也有改變的願望。
性情暴躁的人的幾種表現:
①情緒不穩定。他們往往容易激動。別人的一點友好的表示,他們就會將其視為知己;而話不投機,就會怒不可遏,老拳相向。
②多疑,不信任他人。暴躁的人往往很敏感,對別人無意識的動作,或輕微的失誤,都看成是對他們極大的冒犯。
③自尊心脆弱,怕被否定,以憤怒作為保護自己的方式。有的人希望和別人交朋友,而別人讓他失望,他就給人家強烈的羞辱,以挽回自己的自尊心。可是同時也就永遠失去了和這個人親近的機會。
④不安全感,怕失去。
⑤從小受嬌慣,一貫任性,不受約束,隨心所欲。
⑥以憤怒作為表達情感的方式。有的人從小父母的教育模式就是打罵,所以他也學會了將拳頭作為表達情緒的惟一方式。甚至有時候,憤怒是表達愛的一種方式。
⑦將別處受到的挫折和不滿情緒發泄在無辜的人身上。
【心理處方】
發脾氣有時像是穿衣服,不同的式樣和風格適合不同的場合,如果精於此道,你就很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其實遇到問題時要保持冷靜的態度,不妨這樣去做:
⑴拙劣的服務和粗暴的侍應
碰到這種情況時,你首先必須確信自己是正確的,否則最好免開尊口。第二條原則是直接麵對那個說話能算數的人。其次,用若隱若現的威脅做武器,讓對方不得不妥協。
⑵如果最親密的人冒犯了你
此時的最佳方案是選擇與他的反應剛剛相反的方式,這樣能迫使他從你的立場看問題。再者,行動勝於語言,這句話在很多時候都有效。
⑶如果怒火燃燒在辦公室
辦公室裏是最難將喜怒“形於色”的地方,不恰當的發脾氣隻會使自己顯得缺乏能力並且到處樹敵。所以,要非常小心。對同事:“對事不對人”永遠是上上策。隻需要告訴他這種情況需要如何解決,而不要對他的能力或者性格做任何評價。對上司:永遠不要對上司發火,除非你已經做好準備要換份工作。
這些都是你在抑製不住自己的情緒時必須加以注意的地方,也許正是一些小小的疏忽導致你種種的不順。當然,在任何情況下,發脾氣都隻在背水一戰的時候才用。
氣大傷身。當身著漂亮衣裙的你呼吸著雨後清新的空氣,漫步在赴約的路上,卻被疾馳而來的車濺得一身泥水時,是不是會憤怒得滿麵通紅甚至破口大罵呢?生活中很多人都可能會。其實,這也是一種正常反應,即這種情況下產生憤怒的心理並使脾氣變得異常暴躁,是一種正常的異常心理現象,特殊情況下動怒和激怒是一種痛苦和壓抑的釋放。
然而,如果你是一個稍有不順心不如意就大動肝火的人,那麼我就該給你敲警鍾了。火氣大,愛發脾氣,實際上是一種敵意和憤怒的心態,當人們的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相悖時就會產生這種消極的情緒反應。一個人有愛發脾氣的毛病,確是令人苦惱和遺憾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說過:“人要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這話未免有點過頭,但發脾氣的確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有時甚至會使親朋成為冤家對頭。
脾氣暴躁,經常發火,不僅是強化誘發心髒病的致病因素,而且會增加患其它病的可能性,它是一種典型的慢性自殺。因此為了確保自己的身心健康,必須學會控製自己,克服愛發脾氣的壞毛病。
能否有效地抑製生氣和不友好的情緒,使自己更融於他人呢?這主要在於自己的修養和來自親人及朋友的幫助與勸慰。實驗證明,在行為方式有改善的人中,死亡率和心髒病複發率會大大下降。為了控製或減少發火的次數和強度,必須對自己進行意識控製。當憤憤不已的情緒即將爆發時,要用意識控製自己,提醒自己應當保持理性,還可進行自我暗示:“別發火,發火會傷身體”,有涵養的人一般能做到控製。同時,及時了解自己的情緒,還可向他人求得幫助,使自已遇事能夠有效地克製憤怒。隻要有決心和信心,再加上他人對你的支持配合與監督,你的目標一定會達到。
我們可能看到過這樣的畫麵,一群人圍著看熱鬧,原來是兩個人在吵架。兩方都是互不相讓,甚至還有捋起袖子要一決高下的架勢。一問邊上看熱鬧的人,才知道起因似乎是誰不小心踩了誰的鞋。我們在為這樣的小事也能形成這麼有“規模”的場麵而唏噓不已時,也為他們感到羞愧。如果踩了別人腳的人及時的說聲“對不起”,如果被踩的人能在聽到道歉後寬容的說一句“沒關係”,不就不會有現在的局麵了嗎?
這樣氣傷心肝的大鬧一場,與人與己都沒有半點好處。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人人能夠和顏悅色一些,寬容大度一些,還有那麼多的“口水戰”嗎?讓人與人之間更友好一些,讓生活更平和美麗一些,何樂而不為呢?
以下是改善暴躁的脾氣一些方法方式
加強運動——參加平時愛好的活動,可以去長跑,健身,運動能促使人全身肌肉緊張,使你忘卻不快,恢複信心;運動能使血液中的內分泌激素改變;減少大腦皮層疲勞;減輕大腦和心髒在代謝方麵的度負擔;提高植物神經係統的能力。運動有著諸多好處,大汗淋漓之後是精神的放鬆,從而盡快進入正常狀態。
改善營養——科學家都堅信營養豐富的維生素B和氨基酸有助於改善情緒的作用,這些食品有全麥麵包、蔬菜、雞蛋等。科學發現,脾氣暴躁且怪僻、悲觀的人在大幅度改善營養以後,他大腦中用來維持正常情緒的去甲腎上腺素這種化學成分會大大增加,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他克服情緒低落,避免這些不利因素對大腦和心髒的影響。此外,你應盡量少地攝取咖啡因,適量飲酒,少吃精致的餅幹、蛋糕,多吃足夠新鮮水果和蔬菜,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向人傾訴——有人說,“朋友是最好的藥”,這一點不假。研究表明,一位傾聽者,尤其是有過相同經曆的人,可以使你消除形成精神壓力的孤立感。你可以對一些善於傾聽而又知心的朋友傾訴。但如果你感到不宜把問題告訴別人,那又該怎麼辦呢?你不妨以信的形式把你的心情和感受寫出來,這樣你的心情就會好得多。
外出散步——醫學研究表明,心情煩悶時即使稍微散一會兒步,看看青山綠水,看看嫋嫋炊煙,有利於消除疲勞、苦悶之感。專家們建議散步時應淨化頭腦,十分自然地呼吸,任憑兩臂在身體兩側自如地擺動。當你甩動胳膊時會產生一種使你的肩膀、頸部和背部肌肉(它們在你焦慮時常常繃緊)鬆弛下來的機械作用。外出散步、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你就會不知不覺地達到了精神世界的徹底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