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聽某文化人演講,有兩個印象比較深刻,一是堅決不買小汽車,二是在自家抽水馬桶水箱,長年擱隻裝滿水的小塑料瓶,也就是那種常見的礦泉水瓶。兩點都基於一種簡單的環保理念,這位文化人研究的學問,是如何保護環境,不買私家車是不想跟著別人一起汙染空氣,擱小塑料瓶是為了節水。學者的良心讓他意識到,環保必須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從最小最不起眼做起。
我有位好友隻能算業餘環保人士,從事的職業與環境保護沾不上邊,他對到處安裝空調一直持反對意見,有一天,終於忍不住了,也買了空調,然後十分感傷地對我說,怎麼辦呢,這地球已被毀得差不多,事已如此,隻能同流合汙,跟著大家一起破壞,地球上的環境越來越惡劣,我們都是凶手。
當電視上在訴說地球正變暖的時候,都會覺得這事與我們沒什麼太大關係。電視屏幕的最大好處,是讓大家永遠置之度外,成為事不關己的旁觀者,海嘯,台風,泥石流,熱浪,極度的洪澇和幹旱,所有這些活生生在眼前重現,卻一點都傷害不到我們。我們坐在空調十足的客廳裏,喝著烏龍茶,與朋友聊天,心不在焉地看電視機裏發生的一切。
媒體現在越來越對具體的數字感興趣,重慶沒下雨多少天了,福州高溫天氣持續多少天了,上海氣溫創下多少年未見的紀錄,這一切,簡簡單單數據就都能搞定。新的幾大“火爐”城市正在重新評定,最權威的仍然還是數據。熱浪當前,電視屏幕上一片橙色警報,專家在評說,領導幹部在表態,老百姓在抱怨或感謝關心。
如果繼熱下去會怎麼樣,如果停電停水,又如何才好,這些想著挺可怕的事,未必有多少人認真去琢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今人們更關心的,是同樣處於興奮和勃起狀態的房價股票。前幾天我那位同流合汙的友人參加款爺飯局,魚翅也吃了,海參也吃了,還吃了名師傅親手燴的鮑魚,酒足飯飽回家,打電話向我懺悔傾訴,說這年頭人文精神早不知何處去了,酒桌上隻知道大談股票房價,要不就是韓國人質事件,然後抱怨包廂的空調打得太低。
連續好幾天都在發布高溫警報,隻要一離開空調,走到大街上,立刻發現整個地球在發燙。我所處的城市是個大火爐,可是有數據表明,過去一向比這涼快的上海蘇州無錫,近年來都比南京更熱。為什麼會熱,專家自有解釋,外行隻能憑想象,不說別的,就說那些正在大片消失的江南水田。現如今到處都是水泥房子,都是開發區,水田的濕地效應不能發揮作用,天氣不熱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