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性的理智特征
表現在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等認知方麵的個人特點,稱之為秉性的理智特征。
感知特征表現在三個方麵,一是觀察的主動性或被動性,前者指感知中不容易受周圍刺激物的幹擾,能按照自己的目的、計劃進行觀察和認識,後者指易受外界幹擾。二是知覺的細致分析特征和概括性特征,前者指對事物的細微末節特別敏感;後者指更多注意事物的整體和輪廓。這一點,男女差別一般是很明顯的。三是感知的快速性特征和精確性特征,前者相反應迅速,但觀察不持久;後者指觀察精細準確。
記憶有持久性和速度方麵的特征。有人記憶牢固,難以遺忘;有人則遺忘迅速。有人過目成誦;有人要反複誦背,才能記住。有人對小說、影片等形象畫麵記憶持久,有人則對概念、名詞等抽象性的材料“更有感情”。
在思維方麵的秉性特征,表現為思維是否有獨立性、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分析與綜合性。有人思維愛搬用現成答案,有人則愛獨立思考;有人思維層層深入,有人卻浮於表麵;有人才思敏捷,有人卻要冥思苦想;有人善於發現問題,有人卻容易拾人牙慧;有人善於分析,有人則善於綜合。在想象方麵的秉性特征,表現為有人想象豐富、奇特,富有創造性,有人想象貧乏、普通、具有再造性;有人想象主動、波譎雲詭、富有感情,有人想象被動、平淡尋常、不伴隨豐富的情感體驗。
當我們對秉性的結構有所了解以後,要去分析和概括自己或別人的秉性特征就容易了。毫無疑問,我們要分析一個人的秉性特征,總是從他的外在表現人手的,因為一個人穩定的心理結構總有與之相應的習慣了的行為方式。但行為方式本身不等於秉性。比如同樣是高興,有可能是為別人取得了成績而由衷歡悅;也可能是因為別人有難,他幸災樂禍。再如,有人對自己的事馬馬虎虎,對別人的事卻精雕細刻。你就不能簡單地給他下“認真”或“馬虎”的評語。所以我們在確定一個人的秉性時,要通盤考慮,全麵分析。在一個人的秉性結構中,各個方麵、各種因素並不是“平起平坐”的,其中往往有一種核心因素,成為秉性的基調,在分析中可以抓住這一核心,對它進行歸類。在世界文學的畫廊中,有4個著名的吝嗇鬼形象。一個是莎士比亞的喜劇《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他吝嗇到連借給別人一個“早安”都不肯,最後殘酷到要活活從借貸者身上割下一磅肉;一個是法國喜劇家莫裏哀的喜劇《慳吝人》中的高利貸者阿巴貢,為了錢,他竟然和自己的兒子爭奪同一個有財產的女子;一個是批判現實主義大師巴爾紮克筆下的葛朗台,當家裏女傭從樓梯上摔下來時,他急如星火地奔過去,一看她手中的盤子完好無損,懸著的心才掉下來,若無其事地走了;再一個是俄國作家果戈理的《死魂靈》中的大地主潑溜希金,貪吝到近乎病態的程度,家裏的麵粉因收藏得太久,變得象石頭一樣堅硬,他卻花費全部精力到街上拾鐵釘,揀破瓦。這四個人盡管脾氣不同,行為方式、行為習慣相異,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秉性核心——吝嗇。再比如《三國演義》中的張飛和《水滸》中的李逵,一個是“粗中有細”,一個是“粗魯”,但“粗”則是他們秉性的共同麵。
秉性的意誌特征
人們自覺地調節自己的行為的心理過程叫意誌過程,人們調節自己行為方式的自覺水平體現著秉性特征。
秉性的意誌特征,首先表現為對行為目標確定的程度。如有人辦事有明確的目的和計劃,有些人卻憑一時感情衝動、五分鍾的熱度;有人有獨立性,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有人卻人雲亦雲,易受他人的影響和暗示。
其次表現為對行為的自覺控製水平。如有些人辦事主動,能督促自己行動,同時又表現出節製,不斷糾正自己行為的錯誤或偏差;有些人卻懶於行事,缺乏自覺性,或者任性胡來,對自己無法約束。
再次表現為對緊急狀態或困難情況的應付。如在遇到特殊情況時,有人鎮定自若,果敢明辨,敢擔風險;有人就驚慌失措,失去了主見,拿不定主張,遲疑彷徨。
最後表現為如何作出決定並加以貫徹執行。比如,有人持之以恒,有人卻一曝十寒;有人靈活善變,有人執拗頑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