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四:為某種目的而撒謊

李某的兒子今年才四歲,正上幼兒園。前幾天她正在上班,忽然接到了老師的電話,說她的兒子肚子疼,疼得滿地打滾,讓她趕快來。李某急忙向單位請了假,到幼兒園她看到滿頭是汗的兒子十分心疼,就匆忙打車去醫院。可是半路上,孩子卻說肚子不疼了,覺得餓了,要吃漢堡包。於是李某就帶著兒子去吃了個漢堡包,她看著兒子開心吃飯的樣子,才放下心來。可李某又覺得不對勁,她覺得這個小家夥把大家都騙了。

李某的孩子是為了不上幼兒園才撒謊的。在生活中,孩子們為了避免父母對自己的打罵、老師對自己的批評,都會想出各種理由推卸自己的責任,或掩蓋自己的錯誤,因此就學會了撒謊。當人們通過一次撒謊,避免了懲罰或打罵甚至得到甜頭後,就會情不自禁的繼續說慌。特別是孩子,自己沒有控製和分辨能力,很容易認為這種做法是對的。

實際上,生活中不是隻有壞孩子才會撒謊的,一些學習好的孩子為了獲得更多表揚、掩飾自己的缺點,而向他人撒謊。對於這些努力向上的孩子,要向他們講清楚,不是犯了錯誤就不是好學生了。相反若孩子主動承認錯誤時,家長和老師要對孩子進行表揚,告訴孩子這樣做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另外,家長平時要少打罵孩子,當孩子犯錯誤時,要盡量多了解情況,孩子有錯,就讓他意識到這樣做不對,告訴他怎麼做才是正確的。避免孩子因撒謊,而在品行上出現問題。

行為概述

撒謊就是用語言來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並故意蒙騙他人的一種不良行為。現在的學生,變得越來越世故圓滑,講起話來“三分為真,七分為假”。還有的甚至是滿口謊言。學生說謊可以說是一種普遍現象,其原因也是多方麵的,如果我們發現孩子說謊時,應該分析其原因,正確地對待。

不良行為的症狀

一、撒謊者的表情特征

臉部表情對事件的反應遲緩,一旦表情出現在臉上,就會保持較長的時間。並且表情轉換也很突然,語言和表情不能合拍。更甚者,臉會變得通紅。

通常在收到一份自己喜歡的禮物時,他會很高興地說“我很喜歡”。如果是撒謊的話,他會在說“我很喜歡”之後,才會露出一絲高興的表情,語言和表情是相互矛盾的。如果一個人皺著眉頭對你說“我愛你”,恐怕你很難相信這是真的吧。

二、撒謊者的互動和反應特征

撒謊的人,通常采取防禦的狀態,而無辜的人進攻性更強。在麵對質詢和指責時,說謊者的頭部和身體,會有微小的晃動。撒謊者會無意識的將一些物品,擺放在對方和自己之間,比如書、咖啡等。例如,有的人會不停地翻課本、喝咖啡、扭衣角等。

三、撒謊者的語言習慣

撒謊者會重複質問者的話作為答複,而簡短的答複通常是真實的。比如,“我沒做”、“我真的沒做”。撒謊者不對問題做直接答複,他們會采取暗示的方式,而非直接地否定或肯定;回答問題時會補充各種不必要的細節,並且他們對談話過程中,出現的沉默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含糊其辭,不強調任何事情。

不良行為的解析

一、影響撒謊不良行為形成的內因

1.孩子為了免於責罰而說謊。出於維護自己的利益,逃避父母的斥責和懲罰,他們往往就會想方設法掩蓋事實真相。所以就會說謊,想法逃避。

2.為了滿足自尊心,而自吹自擂獲取他人的注意或讚賞。過度的自尊,不僅不利於和諧的人際關係,還會影響身心健康,而且還有可能使人變得極度的不誠實,產生撒謊現象。

3.為了保護同伴而撒謊。這種是基於別人的利益,不得已而做出的撒謊。

4.出於敵對情緒用說謊來詆毀他人,或者由於對他人的不信任,而有意編造謊言。

5.由於受到別人的誤解,將錯就錯,破罐破摔,向壞的方向發展。所有這些,都是青少年遇到了某種難以實現的要求或者困難,不敢去麵對現實中對自己不利的局麵,或者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而表現得心口不一,這是一種心理防禦。

二、影響撒謊不良行為形成的外因

1.從大人身上學來的惡習,因為孩子的生活空間不是真空的。他生活在一個複雜的社會裏,上學以後,其活動範圍及接觸麵增大,社會和家庭上的影響,無疑會對他們起著一定的作用。誠實的品質,往往不是靠言傳口授而教出來的。尤其是父母和教師,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而完美的,其不誠實的行為,帶來的負麵效應是他們所難以預料的。

2.有些父母對孩子在玩耍或生活中的說謊,視為聰明的表現,不製止反而讚許,久之則弄假成真,養成了說謊的習慣。

3.對孩子教育方法的影響。例如,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要求十分苛刻,如果達到規定的高分,就可以得到獎賞,否則便受到相應的懲罰。然而考場如戰場,常勝將軍是沒有的。一旦某次測驗或考試的成績,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但為了免遭皮肉之苦,在不得以的情況下,孩子隻好靠說謊來蒙混過關,甚至塗改分數。很顯然,這是一種被逼出來的謊言,將責任歸咎於青少年是有失公允的。

不良行為的危害

可以把青少年說謊的具體害處,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麵:

1.說謊是講空話、假話,不但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相反還會不利於解決問題。

2.經常說謊會滋長青少年的虛偽性,養成不誠實的品德。

3.影響人際關係,容易造成與父母、老師同學和其他人的誤解和隔閡。

4.老是說謊的人,無法讓人相信,使人們對其失去了信任感,即使說的是真話,也沒有人敢輕易相信。

5.青少年長時期說謊,會形成一種說謊的習慣,變成嗜好,難以徹底改掉。

擺脫不良行為

如何讓青少年更好地擺脫撒謊不良行為呢?

1.父母要樹立一個誠實守信的榜樣。父母在要求孩子誠實的同時,自己也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到言行一致,誠實守信。對孩子或他人的承諾要認真履行,犯錯後要及時承認錯誤,並認真改正。

2.教育青少年要言行一致,學會誠實。必須堅持以正麵引導為方向,以說服教育為主線。應教育學生懂得,誠實是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與崇高的精神境界,而說謊則是一種不誠實的表現,於己無益。在教育的方法上,堅持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對孩子的誠實行為要多表揚,體現以正麵引導為主的原則,對說謊的孩子要堅持以理服人。分析導致學生說謊的原因,指出說謊可能產生的後果,提出改正的方法。

3.家庭與學校的巧妙結合,重樹青少年誠實的信心。學校教育要想取得比較理想的預期效果,就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脫軌,常常是孩子們產生說謊行為的重要原因。教師和家庭的各自為戰,也給孩子產生不誠實的行為提供了機會。

4.信任也是一劑良藥。父母不能因為孩子的一次撒謊,就認定孩子永遠撒謊,父母要信任自己的孩子,否則就易“破罐子破摔”,形成惡性循環。信任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力量,父母的充分信任,會使孩子自覺地進行自我約束、自我監督。

5.同其他不良行為一樣,說謊這種不良習慣,往往是日積月累而成的。這種不良習慣一旦形成,糾正起來就比較困難。於是,抓住孩子說謊的原因,盡早的矯正也顯得尤為重要。當孩子撒謊時,父母要及時、明確地指出,孩子的撒謊行為,並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去做。有些家長明明知道孩子在撒謊,卻因為是一些小事而不製止,反而覺得有趣,家長要切忌如此,這種態度會強化孩子的撒謊行為。孩子的心理是矛盾的,他們既想承認錯誤,但又缺乏承認錯誤的勇氣,深怕說出真相,卻招致白眼甚至影響前程。如果這次說謊能夠僥幸過關,其說謊的膽子就會越來越大,說謊的水平也會越來越高。從育人的角度講,我們不希望看到這一現象。

6.父母要采取適當的教育方式。家長不可隻看結果,隻看過程。采取簡單、粗暴的獎懲方式來教育孩子,這種方式極易使孩子產生撒謊等不良行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僅要看到孩子取得的成果,更要看到孩子努力的過程,並對孩子努力的過程給予表揚,盡量不要使孩子從撒謊中得到好處。在對孩子進行懲罰時,要明確告訴孩子,懲罰他是要他知道,犯錯是難免的,但犯過錯誤應主動承認錯誤。同時,還要表揚孩子勇於認錯的行為,再告訴孩子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原則上,在懲罰孩子說謊行為的同時,應更多地獎勵其誠實的行為,使誠實的行為得到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