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把科學發展觀貫穿於發展的整個過程2(1 / 3)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經過25年來的實踐,我們大家對這一點都有了十分深刻的認識。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國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就沒有綜合國力的顯著提高,就沒有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要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勝利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最根本的是要靠深化改革、靠體製創新,以改革的新突破、開放的新局麵來贏得各項事業的新發展。

現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已經初步建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基本形成,但改革開放的任務還遠遠沒有完成。深化改革必然會觸及經濟社會生活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係的要求,打好深化改革的攻堅戰,進一步消除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體製性障礙。在統籌推進各項改革時,要重點抓好以下三個方麵的工作。

要堅持和完善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進一步開創各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新局麵。要加快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積極實施股份製,大力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推動國有資本向優勢產業、優質企業集中,不斷發展壯大國有經濟。要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製,認真落實地方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規定,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監管和經營的有效形式,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要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進一步改善非公有製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法製環境,落實放寬市場準入、促進企業平等競爭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個體,私營等非公有製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和活躍市場等方麵的作用。要通過深化改革,推動各種所有製經濟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要深化行政管理體製改革,迸一步轉變政府職能。這是建設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更好地為社會和群眾服務的必然要求。要繼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調整機構,裁減富餘人員,減輕群眾負擔。要完善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堅持依法行政,轉變工作作風,加快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製,建設服務型政府。

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要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下大氣力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一方麵,要大力提高“引進來”的水平,引進資金、技術、人才,都要把著眼點放在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放在增強產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上。另一方麵,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發展後勁。要按照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密切關注國際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善於利用可以為我所用的各種機遇,積極應對可能給我國發展帶來風險的挑戰,努力做到趨利避害。要加快熟悉和掌握世貿組織規則和其他國際經濟法規、慣例,善於運用法律等手段有效保障我國的經濟權益和安全。

四、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

在第一位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我們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必須體現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上,體現在做好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各項工作上,體現在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上。當前,要著重抓好以下三方麵的工作。

就業是民生之本。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始終把就業再就業工作作為一件關係全局的大事來抓,認真落實中央關於促進就業再就業的政策措施,切實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發展是促進就業再就業的根本途徑。要通過發展社區服務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小企業和公益性事業等就業容量大的行業和企業,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實現發展經濟和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要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切實提高勞動者就業技能和競爭能力。要進一步做好就業再就業服務工作,大力改善公共職業介紹服務的設施和手段,建立健全再就業援助製度,規範勞動力市場秩序,為促進就業再就業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