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山川地理(4)(2 / 3)

開平碉樓與古村落

開平碉樓位於廣東省開平市,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居住、防衛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在鼎盛時期,開平碉樓達3000多座,現存1833座,其數量之多、風格之多樣、建築之精美,在中國乃至在國際的鄉土建築中實屬罕見。走進開平碉樓與古村落,四周的竹林、村前水塘、村口榕樹、村後碉樓,這些構成了村落特有的優美共性,而共性中又有獨特的個性。開平碉樓與古村落,成為表現中國華僑曆史、社會形態和文化傳統的一種獨具特色的群體建築形象。

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即岩溶地貌,是發育在以石灰岩和白雲岩為主的碳酸鹽岩上的地貌。中國喀斯特有麵積大、地貌多樣、典型、生物生態豐富等特點。“中國南方喀斯特”麵積占整個中國喀斯特麵積的55%,由雲南石林喀斯特、貴州荔波喀斯特、重慶武隆喀斯特組成。雲南石林以“雄、奇、險、秀、幽、奧、曠”著稱,被稱為“世界喀斯特的精華”、“天下第一奇觀”;貴州荔波是苗族、瑤族、布依族和水族等少數民族聚集處,曾入選“中國最美十大森林”、“中國最美的地方”;重慶武隆喀斯特以天生橋、地縫、天坑群等為代表,形成於距今50萬年至3億年間,總麵積1460平方千米。

古代地理

古代方位代稱

在古代,地理方位是用“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四神來表示的。如今,則用東、南、西、北來表示。玄武是北方之神,代表北方,如唐朝長安的玄武門就是指北門;青龍是東方之神,代表東方,如青龍鎮、青龍港、青龍河、青龍塔等,都代表著它們的位置在東方;朱雀是南方之神,代表南方,中國很多舊城的南門均以朱雀冠名;白虎是西方之神,代表西方,常以其作禁入的要地之名,如白虎堂、白虎廳,而這些地方的大門都是朝西的。

三秦

春秋戰國時期,因為陝西是秦國治地,故後人將陝西簡稱“秦”。項羽滅秦後,曾將此地封給秦軍三位降將,故得名“三秦”。其實,當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陝南,隻是後來人們理解的“三秦”觀念變化,於是將陝北、關中、陝南合稱“三秦”。

中原

中原主要是指河南省。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發源地,是中國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簡稱“豫”,有“中原”、“中州”之稱。河南是華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中國曆史上絕大部分時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在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據了四個,分別是夏商故都鄭州、商都安陽、十三朝古都洛陽和七朝古都開封。後來,中原所指範圍逐步擴大,指黃河中下遊地區或整個黃河流域。

河東

因黃河流經山西省的西南境,而山西在黃河以東,故稱“河東”。秦漢時,河東郡地是指山西運城、臨汾一帶;唐代以後,河東泛指山西。河東地區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傳說中“堯都平陽,舜都蒲阪,禹都安邑”,都發生在河東這塊土地上。愚公移山、舜耕曆山、神農氏嚐百草、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等也都發生在此地。

關中、關西、關東

關中之名,始於戰國時期,一般認為西有散關,東有函穀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取意四關之中。秦朝時,將函穀關以西地區稱為關中。關中地處陝西渭南潼關以西到寶雞市寶雞峽以東的地區,即現在的西安市、銅川市、寶雞市、鹹陽市和渭南、楊淩一代地區。關西,是指函穀關或潼關以西地區(古函穀關在今天河南靈寶市東北,新函穀關在今天河南新安東)。關東,古代指函穀關或潼關以東地區,近代指山海關以東的東北地區。

江東、江左、江右

因為長江在安徽境內向東北方向斜流,所以以這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江東區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帶,也可指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下遊南岸地區,即今蘇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區;在古時地理上,以東為左,故江左就是江東;江右的名稱來源於傳統中國“東為左,西為右”的文化觀念,故江右即江西,位於江南地區西部。

中華

“中”,側重自然,寓意天下之中;“華”,側重民族人,寓意為華夏族群。因此,“中華”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偉大實體,寓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美好心願。在古代,中華指黃河流域一帶,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後來,中華民族經過不斷的融合,“中華”也就借指“中國”了。海外常將中華作為中國大陸、港澳地區及台灣的合稱。

九州

傳說中的中國上古時期劃分了九個行政區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後來,九州成為中國的別稱。

赤縣

赤縣,中國的別稱,最早記載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後來,人們就稱中國為“赤縣神州”。但一般都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

海內

古代傳說,中國疆土四麵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如今,海內亦指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