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著名學者錢穆到燕京大學(今北京大學)任教,校長司徒雷登問他對燕京大學印象如何,錢穆回答:“起初聽說燕大是中國教會大學中最中國化的大學,心中特別向往。我來到燕大一看,才發現並非如此。一入校門就看到M樓和S樓,這難道就是中國化嗎?我希望將燕大各建築都改為中國名。”燕大采納了錢穆的建議,將“M”樓改為“穆”樓,將“S”樓改為“適”樓。燕園內有一個湖泊,景色優美,當時大家試了很多名字,都覺得不合適,所以一直沒有名字。大家最後決定采納錢穆的建議,就把它叫做“未名湖”。
上海豫園的由來
上海豫園,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在上海園林中名列榜首。它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園林,始建於嘉靖、萬曆年間,已有400多年的曆史。園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他的父親潘恩曾是嘉靖年間的禦史和刑部尚書,年邁辭官告老還鄉。潘允端為了讓父親安享晚年,從1559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麵的幾畝菜田上開始建造園林,20多年後,終於建成,取名“豫園”。“豫”是“平安”、“安泰”的意思,取“豫悅老親”之意。
華清池的由來
華清池,是中國著名的溫泉勝地,位於西安臨潼縣驪山腳下北麓。據記載,這裏的溫泉大約已有3000年的曆史,始於西周時代。相傳西周的周幽王曾在這裏建驪宮;秦、漢、隋各代先後重修,到唐代又數次增建,取名“湯泉宮”,後來改為“溫泉宮”;唐玄宗時,又大興土木擴建,稱“華清宮”。因宮在溫泉上麵,所以也稱“華清池”。
鬼城的由來
“鬼城”位於四川省東部的長江北岸,距重慶171千米。1982年豐都政府對豐都名山進行擴建,使豐都鬼城更加雄壯宏偉。傳說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五鬥米”教,後來逐步演變成為“鬼教”。198年,他的孫子張魯在豐都設立“道教平都治”,豐都遂成為了道教的傳教中心。後來,道教又杜撰出一個“羅豐山”,說它是北陰大帝治理的鬼都,北陰大帝是道教的第七級中心神,專管地獄之神,就這樣把豐都變成了鬼城。
火焰山的由來
火焰山位於新疆吐魯番盆地中部,古書稱為“赤石山”,當地人稱“克孜勒塔格”,意思是“紅山”。億萬年間,由於地殼橫向運動留下了無數條褶皺帶,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勢和縱橫的溝壑。在烈日的照耀下,紅色的砂岩閃閃發光,熾熱氣流滾滾上升,雲煙繚繞,好像大火烈焰騰騰燃燒。因此,人們就稱它為“火焰山”。
武夷山的由來
相傳古時,武夷山的幔亭峰上住著一位姓彭的老人。當時,洪水成災,百姓不得安寧。老人就帶領村民們開山治水,成為遠近聞名的開山始祖,人們尊稱他為“彭祖”。彭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彭武、一個叫彭夷。彭祖880歲的時候,便上天成仙了。臨走時囑咐兩個兒子要繼承祖業,日夜開山治水,造福村民。兄弟倆不忘父訓,把這一帶裝點得非常漂亮,村民過上了富裕的日子。彭武、彭夷去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就把這一帶以兄弟倆的名字來命名,稱為“武夷山”。
井岡山的由來
“井岡山”一名始於清代。相傳,廣東省興寧縣(今興寧市)有兩家農戶,到五指峰山下一塊盆地安家落戶,因為那裏四周群山環立,地勢酷似一口井,村旁有一條山溪流過,廣東客家人把這條溪叫做“井江”,村子就叫“井江山村”。又因客家人口音“江”與“岡”諧音,久而久之,大家就稱“井岡山村”了。1928年11月,毛澤東起草了一份《井岡山的鬥爭》,首次正式使用了“井岡山”這一名稱。
美稱別稱
地域美稱
魚米之鄉:江南
天府之國:四川
八百裏秦川:渭河流域的關中平原
直轄市美稱
北京:對稱古都
上海:東方巴黎
天津:天津衛
重慶:山城、霧都
首府美稱
銀川:塞外江南
烏魯木齊:美麗的牧場
拉薩:日光城
南寧:綠都
呼和浩特:塞外青城
省會美稱
廣州:羊城、花城、穗城
福州:榕城
西寧:石堡城、夏都
成都:錦城、芙蓉城、蓉城
長沙:潭城、星城、楚漢名城
武漢:江城
哈爾濱:冰城
濟南:泉城
杭州:杭城
南京:石城、金陵
長春:車城、電影城
南昌:樟城、洪城、英雄城
鄭州:綠城
太原:龍城
西安:唐城、漢城
昆明:春城
貴陽:山國之都
太原:表裏山河
地方市美稱
洛陽:牡丹城
平頂山:鷹城
蚌埠:珍珠城
鎮江:九省通衢
德州:九達天衢
揚州:淮左名都
三亞:海島天堂、天涯海角
安慶:宜城
常德:柳城
十堰:車城
青島:島城、琴島
煙台:港城
湘潭:蓮城
寧波:甬城
溫州:鹿城
紹興:越城
嘉興:秀城
湖州:湖城
金華:婺城
衢州:柯城
麗水:蓮城
大慶:油城
徐州:彭城
深圳:鵬城
佛山:禪城
潮州:鳳城、瓷都
“都”市美稱
鋼都:鞍山
鹽都:自貢
煤都:撫順
瓷都:景德鎮
酒都:懷仁
陶都:宜興
曆史上名稱最多的城市
北京的別稱有60餘個,是曆史上名稱最多的城市。
北京在上古時稱“幽陵”;夏代稱“冀州”;周稱“薊”;春秋戰國稱“燕”;秦稱“廣陽”、“漁陽”;西漢稱“幽州”;東漢稱“廣有”、“伐戎”;北魏稱“燕郡”;隋改“涿郡”;唐稱“範陽郡”;遼稱“燕京”,又改為“析津府”;金改“析津府”為“永安府”,又改“大興府”;元稱“大都”,後又稱“京師”;1928年稱“北平”。新中國成立後改稱“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