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經濟科技(2)(1 / 3)

我國郵政儲蓄最早始辦於1919年,民國末期陷於停頓。新中國成立後,人民銀行於1951年委托郵政部門代理儲蓄業務,1953年再次停辦。1986年,為支持國家經濟建設,國務院批準郵政部門恢複辦理儲蓄業務,並在原郵電部和各省(區、市)郵電管理局內設置了郵政儲彙局,對郵政儲蓄、彙兌等項金融業務進行管理。

郵政部門擁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郵政儲蓄計算機實時交易係統、電子彙兌係統、代理保險實時出單係統和代理開放式基金交易係統,有力地支持了各項業務的經營管理。郵政金融的經營範圍涉及本外幣儲蓄業務,由郵政儲蓄延伸出的代理保險、代發工資、代理國債等中間業務,新興發展的協議存款、債券交易等資金運用業務等。

華僑人民幣儲蓄

華僑人民幣定期儲蓄是銀行為適應僑胞、僑眷的需要而以優惠利率開辦的一種儲蓄形式。華僑、港澳同胞或者有外籍親屬的中國公民將境外彙入或攜入的外彙、外幣(包括黃金、白銀)賣給中國銀行,用所得的人民幣而參加這種儲蓄。存儲時需憑借外彙證明或僑彙證明書,辦理開戶手續,儲蓄到期時隻能支取人民幣。

我國最早的銀行

我國最早的銀行成立於1905年,由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大清戶部銀行”,是清政府的官辦銀行。1907年,大清戶部銀行濟南分行在濟南成立。1908年2月經度支部(即官製改革前的戶部)奏準,戶部銀行稱“大清銀行”。1912年,大清銀行改稱為“中國銀行”。

百貨店的由來

百貨店的由來源於乾隆皇帝的一個故事。相傳,有一次乾隆皇帝到一個江南小鎮微服私訪,見一鋪麵招牌寫著“萬貨全”,心生好奇,就進了鋪子。乾隆帝開口說:“我買把糞杈子。”夥計連忙拿了幾把往櫃台上一放:“請隨意挑選。”乾隆帝搖頭說:“我要的是金糞杈子。”掌櫃感覺是來找麻煩的,便笑著說:“這金糞杈子小店確實沒有。”乾隆帝說:“既然沒有,為何叫‘萬貨全’?”掌櫃忙取下招牌,請乾隆帝取個名。乾隆帝說:“雖沒有萬貨,但百貨還是有的,那就叫‘百貨全’吧!”於是“萬貨全”就改成了“百貨全”。而一般的日用品商店就被改名為百貨店了。

夜市的由來

夜市在東漢時叫“夜糴”,這是夜市的萌芽。到了唐代中期,隨著農業、手工業的不斷發展,商業出現了新的繁榮局麵,僅靠白天的市場交換商品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於是夜市正式出現。長安不論白天或夜晚,集市貿易都相當發達。現在由於夜市其獨特的氛圍,深受百姓喜愛,成為人們休閑、購物的好去處。

科技博覽

科學與技術

科學作為客觀存在的事物,在我國很早就有,不過並沒有用科學這個名詞,較早用的是“格致”一詞。“科學”一詞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從日本傳來的。1896年由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一文裏,首次借用日本的“科學”一詞。接著康有為在1898年的《戊戌奏稿》裏,也使用了。後來陳獨秀編《新青年》時,曾風趣地半音譯用“賽先生”來代表“科學”一詞。不久,“科學”一詞在中文書裏就代替了“格致”,普遍地使用了起來。

“技術”這個名詞,在中國卻早就有。《史記·貨殖列傳》裏開始使用了“技術”一詞,如“醫方諸食技術之人”。現代的技術則包括生產工具和其他物質設備,還有生產的工藝過程或作業程序。

算籌與算盤

算籌與算盤是我國古代發明的兩種計算工具。算籌是我國最早的計算工具,大約起源於西周,有兩千多年的使用曆史。當時,將小竹棍按一定的規則擺成各種形狀,就能表示一切的自然數,提高了計算速度,於是發明了算籌。算籌不僅輕巧靈便,可以進行多種運算,比如加減乘除、乘方、開方等。缺點是不論是簡單運算或複雜運算,算籌都必須慢慢擺放,給人一種得心不應手的感覺。後來,算籌就退出了曆史舞台。

我國在公元前550年發明了算盤,在當時是世界最先進的。它用竹簽串聯一粒粒算珠代替一根根零散的算籌,用快速的撥珠代替緩慢的“運籌”,因而既便於演算,又便於攜帶,算起來又快又準。現在算盤在部分行業仍在使用。

《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是中國古代一本綜合性的曆史數學專著,是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種,但是該書沒有作者,大約成書於1世紀下半葉。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數學體係的形成。《九章算術》內容十分豐富,係統的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該書共收有246個數學問題,分為九章。分別是:方田、栗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算術》不僅最早提到分數問題,也首先記錄了盈不足等問題,“方程”章還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運算法則。